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文化

愛濃油赤醬的上海人為何也愛川菜

抗日戰(zhàn)爭結(jié)束,國民政府從陪都歸來,接收大員進入上海??箲?zhàn)期間前方吃緊,后方緊吃,竟然培養(yǎng)出個吃川菜的嘴和胃,不麻不辣不行。

2017-06-16

上觀

守護古籍,更要傳承文脈精神

古籍流傳的艱辛,讓人們對古籍倍感珍惜。時至今日,古籍的維護、保存已有保證,但保護不能局限物質(zhì)的部分,還要傳承其所蘊含的文脈精神

2017-06-16

文匯報

收藏家盧振海談古錢幣文化:文是物的靈魂

一枚不起眼的古錢幣,外圓內(nèi)方,正面方孔上方有一副完整的魚骨頭,其他便再無圖案,背面在上下左右則分別有一個“王”字。這是哪個朝代的貨幣,面值到底多少呢?

2017-06-16

人民網(wǎng)

閻純德:漢學是什么

漢學有幾百年的歷史,無論歐美,抑或東亞,漢學之水浩蕩至今。在這個地球村里,現(xiàn)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漢學在成長。

2017-06-16

國學網(wǎng)

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三個層面上的“赤裸生命”有何不同

馬克思同樣將人看做是經(jīng)濟動物。因此,一旦財產(chǎn)被剝奪了,那么也意味著人權(quán)的剝奪。一旦沒有財產(chǎn)了,也就意味著人進入動物狀態(tài),也就是赤裸生命的狀態(tài)。

2017-06-16

澎湃新聞

中國古代皇家專用圖案,竟是一只猴子?

古代帝王最尊貴的禮服被稱為袞服,上面繡有十二種圖案,是帝王祭天地宗廟等最為隆重慶典活動的專用圖案。

2017-06-15

光明網(wǎng)

國內(nèi)外校長、行業(yè)大咖留給畢業(yè)生的13句金玉良言

又到一年畢業(yè)季,有人仿《詩經(jīng)》感言:“昔我來思,桃李累累;今我往矣,楊柳依依”。

2017-06-15

人民網(wǎng)

好詩在唐朝就被人做完了嗎?

人之患,在于以為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2017-06-15

南方人物周刊

為虎作倀,倀是個什么鬼

倀”是中國志怪小說中特征最為鮮明,同時也是行為方式最復雜的鬼怪之一。它們生前為虎所噬,是死于非命的可憐之人,然而死后卻甘愿為虎驅(qū)役,助虎害人。

2017-06-15

北京青年報

文學翻譯質(zhì)量,“一代不如一代”?

近年偶爾出現(xiàn)的大眾層面的翻譯討論,仍然停留在相當淺的層次,典型的例子就是圍繞馮唐譯《飛鳥集》的爭議。

2017-06-15

上觀新聞

滬上文壇往事:“看蕭和‘看蕭的人們’”

蕭伯納一到香港,就給了中國一個沖擊,到上海后,可更甚了,定期出版物上幾乎都有記載或批評,稱贊的也有,嘲罵的也有。

2017-06-15

文匯報

維護母語之純潔性:傅雷在譯文中“武裝到牙齒”

具體到漢語中,要不要在翻譯的過程中,舍棄讓漢語讀者很難習慣的“洋腔”,盡量凸顯漢語在詞法和句法上“靈活”、“跳蕩”的特性,從而達到“傳神”的最高要求?

2017-06-15

文匯報

網(wǎng)文超級IP屢陷爭議:抄襲風真的剎不住嗎?

相對運作周期較長的實體書出版,網(wǎng)絡小說寫作門檻低、發(fā)表便利、閱讀方便,受到了越來越多作者和讀者的歡迎。但隨著網(wǎng)絡文學興起,網(wǎng)絡小說的抄襲似乎逐漸成為侵權(quán)盜版的重災區(qū)。

2017-06-15

中國新聞網(wǎng)

走近馬來西亞:多元化的“貓城”

古晉是華人聚居之地,大量圖片和實物記載了中國商人早在唐宋時代就漂洋過海來到沙撈越。1830年粵籍華人移居沙撈越,他們先到成邦江,其后轉(zhuǎn)到古晉從事農(nóng)業(yè),后來經(jīng)商。

2017-06-15

北京晚報

任劍濤:中華文明究竟要為整個人類承擔些什么?

重啟中華文明的天下情懷,主要是要重啟中華民族足以矯正現(xiàn)代世界體系沖突機制的寶貴成分。同時,有效克制中國古代天下體系中有“萬邦來朝”體現(xiàn)的那種獨占鰲頭、獨領(lǐng)風騷的排斥性觀…

2017-06-14

一枚石頭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