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末的一個非周末的下午,上海西岸畫廊聚居區(qū)域門可羅雀,相比去年11月上海藝術季期間熙熙攘攘的場景,像是換了天地。疫情以后,本土或在國內設空間的海外畫廊,如今預約制開放,…
2020-05-04
去年炎熱夏日間,曾發(fā)現近處有展覽“芬蘭陶藝藝術家的烏托邦——加可年收藏”可消暑,因平日對北歐雜貨頗有好感,便決定前去感受感受這極北地帶的涼意。展覽地點是大阪市立東洋陶磁…
2020-05-04
“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將于4月29日—6月28日在上海博物館展出。作為主要參與此一展覽策劃的上海博物館工藝部副主任,作者從供石藏家胡可敏女士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的這…
2020-04-30
今天(4月29日)是世界舞蹈日。“舞蹈”是我們生活中一種常見的藝術形式,同時也是放松自我,提升自身精神素養(yǎng)的一種文化活動。在西方的繪畫作品中有不少描繪舞蹈的場景,如宮廷舞…
2020-04-29
以高古奇倔之風而知名的徐生翁(1875—1964)在中國近代書法史中是一個極為獨特的人物。他的藝術高度在民國期間已經為有識之士所激賞,黃賓虹論徐生翁畫之“以書法入畫,其晚年所作…
2020-04-29
雖然,亞洲地區(qū)的藝術機構已逐步開放,但在歐洲和美國,藝術行業(yè)還處于停滯的狀態(tài),雖然博物館、美術館以及畫廊均推出了不同類型的線上項目,英國廣播公司(BBC)團隊也帶著專家走…
2020-04-28
作為國內博物館為數不多的聚焦傳統(tǒng)賞石實物為主題的展覽,上海博物館的“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今天開幕,展出旅美華人賞石收藏家胡可敏捐贈上海博物館的70余件供石?!?/p>
2020-04-28
夏承燾(1900-1986),字瞿禪,不僅是著名的詞人、學者,且擅長書法,是中國近現代學者型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近期出版的《夏承燾墨跡選》從書畫、信札、題簽三大版塊呈現夏承燾的…
2020-04-28
2016年起,故宮博物院正式啟動了養(yǎng)心殿保護性修繕項目,同時開展對室內陳設字畫、鐘表瓷器、家具等文物的研究。作者參與了養(yǎng)心殿貼落畫的課題,得以有機會仔細研究這些畫作的張貼位…
2020-04-27
十九世紀中期,鋼琴成為了用于音樂創(chuàng)作的最流行的樂器,直立式鋼琴幾乎是中產家庭必不可少的“家具”。在有優(yōu)雅的內部裝飾的環(huán)境里彈鋼琴,是當時巴黎人的日常生活之一。而反應到藝…
2020-04-26
五一假期即將到來,隨著國內疫情趨于穩(wěn)定,新展覽正逐漸啟動。如上海博物館即將推出“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廣東省博物館即將開幕“魏唐佛光:龍門石窟文物特展”,以…
2020-04-26
疫情期間,意大利人在陽臺唱歌的視頻讓全世界看到了音樂消除恐懼與焦慮的力量,而在柏林的藝術界,兩位策展人發(fā)起了一項基于陽臺的項目,邀請了50位創(chuàng)作者在自己家的陽臺上展示作品…
2020-04-25
谷雨前后,吳中牡丹競相開放,江南的春天即將以絢爛收場。在沈周看來,故鄉(xiāng)的牡丹最為出眾,他直白地贊美道:“南都根本元氣壯,此花盛德當推王?!贝旱南乓惨蚰档ざ涣暨z憾——…
2020-04-25
如今,國內外的藝術與文化機構都在以各自的方式留下新冠疫情中普通人的生活,這些日常中的點滴將成為未來研究這段歷史的重要證物。日前,紐約歷史學會博物館正在呼吁紐約市民捐贈那…
2020-04-24
澎湃新聞獲悉,4月25日起,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將展出“溪山清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山水畫系列展之三 寄情山水”。2019年,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策劃以館藏中國山水畫為主題,推…
2020-04-24
“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上世紀80年代陜西法門寺地宮的發(fā)現為世人勾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