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新聞

詳盡還原歷史原貌:一大會址保護修繕工程實錄

中共一大會址舊址位于興業(yè)路76號,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2021年,中國共產黨迎來建黨100周年重要紀念日。

中共一大會址舊址位于興業(yè)路76號,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2021年,中國共產黨迎來建黨100周年重要紀念日。為配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新館建設項目,進一步加強革命舊址的保護、研究、利用工作,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啟動對中共一大會址的修繕保護工程。這是典型的石庫門建筑,從外立面、屋頂、門窗,到地板等,修繕工程堅持“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對文物建筑的歷史、文物建筑中所涉及的原工藝、原材料均進行詳盡地考證與分析,盡可能還原歷史原貌。

中共一大會址

中共一大會址

中共一大會址所在的石庫門,位于興業(yè)路76號,上海原法租界望志路108號,建造于1920年夏秋之間,那是上海最為典型的石庫門里弄住宅,當時,沿馬路一排五幢石庫門房屋,即望志路100號至108號(今興業(yè)路76、78號)與后排4幢房屋相連,中間是一條弄堂,總稱樹德里。1920年李書城一家從白爾路三益里17號遷入當時新建的望志路106號和108號(今興業(yè)路76號和78號),人稱李公館。

《上海:開天辟地》連環(huán)畫中,一大代表開會時的場景

《上海:開天辟地》連環(huán)畫中,一大代表開會時的場景

1921年7月23日至30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此召開。出席會議的有各地共產主義小組代表:毛澤東、董必武、王盡美、李漢俊、鄧恩銘、陳譚秋、李達、陳公博、周佛海、張國燾、何叔衡、劉仁靜、包惠僧等13人。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也參加了會議。7月30日晚,第六次會議剛開始不久,突然從后門闖入一位陌生男子,會議被迫中止,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繼續(xù)舉行。

1924年,原房東將這兩幢房屋連同與其并列的另三幢房屋全部出租。租戶對房子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改建,將其中三幢房子改建成為“萬象源醬園”。后來,他的親戚在106號開了當鋪,不久,又改開“恒昌福面坊”。

1951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組織尋找及確定了“恒昌福面坊”就是當年一大召開的地方。一大會址查實后,上海市委立即承租下來,并請有關部門將舊址加固修繕,建立紀念館并對外開放。

1951年的興業(yè)路76號恒昌福面坊舊影

1951年的興業(yè)路76號恒昌福面坊舊影


1952年修復的中共一大會址?

1952年修復的中共一大會址 

1954年3月,紀念館邀請李書城的夫人薛文淑和一大代表包惠僧前來,薛文淑回憶了關于房屋內部結構和當時開會的情況。1956年2月,一大代表董必武也親自前來一大會址視察。于是,根據董老的意見和會址當年女主人薛文淑的意見,重新對一大會址紀念館進行了恢復,會場布置在76號樓下,恢復了興業(yè)路沿街外立面另外4個石庫門和山花裝飾。

1959年5月26日興業(yè)路76號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3月4日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58年修復后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1958年修復后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工程重點與特色

本次修繕可以說是自2000年以來中共一大會址最為徹底的一次,包括外立面、屋頂、門窗、地板等都將進行全面修繕。修繕工程堅持“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對文物建筑的歷史、文物建筑中所涉及的原工藝、原材料均進行詳盡地考證與分析,盡可能還原歷史原貌。以文物保護為前提和目的,用科學嚴謹?shù)姆椒▽ΜF(xiàn)場的損壞情況進行勘察、檢測、分析研究,對外墻磚粉脫落、山花泛堿、室內墻頂面滲水、木構件老化變形等諸多損壞問題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一)修復損壞的清水磚墻外立面

鑿除損壞部位

鑿除損壞部位


磚粉批嵌修補

磚粉批嵌修補


勾元寶縫?

勾元寶縫 


修復后的外立面磚墻

修復后的外立面磚墻

(二)翻做小青瓦屋面

保護性落瓦

保護性落瓦


重做防水

重做防水


瓦箍頭點睛?

瓦箍頭點睛 


修繕后的屋面

修繕后的屋面

(三)廣漆工藝

原有木構件進行全出白

原有木構件進行全出白


鋪貼夏布

鋪貼夏布


批廣漆膩子?

批廣漆膩子 


廣漆完成后的外木窗及百葉

廣漆完成后的外木窗及百葉

(四)石庫門山花修復

排鹽處理

排鹽處理


山花批嵌

山花批嵌


山花造型繪制

山花造型繪制


修復后的山花

修復后的山花


中共一大會址

中共一大會址

2021年6月3日,中共一大紀念館正式開館,中共一大會址也同步開放,重新對外開放后,以最接近百年前的歷史原貌迎接建黨百年,展現(xiàn)中國共產黨的文化基因、精神靈魂和歷史根脈。

(本文轉載自“上海市歷史建筑保護事務中心”公號,標題有修改)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