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維,男,1968年5月生,籍貫湖南雙峰,教授級高工,博士。1991年6月畢業(yè)于中南大學應用物理專業(yè),2009年12月前在昆明貴金屬研究所從事材料晶體結構與性能表征及無損檢測工作。2010年1月以后在昆明理工大學承擔"材料晶體結構表征"碩士生和博士生課程教學、"無損檢"量子力學"2門本科生課程教學及大量的實測"驗教學。主持和參與多項基金項目,多次為企業(yè)解決實際技術難題。建立了50余項物相晶體粉未衍射國際標準,出版學術專著4部;獲省級科研獎勵3項,獲得國際晶體組織授予的杰出貢獻證書3本,2009年獲云南省中青年學術與技術帶頭人稱號。易健宏,男,1965年5月生,籍貫湖南株洲,二級教授,博士,先后入選新世紀人才計劃和云南省高端人才計劃。主要從事磁性材料理論與制備、稀貴金屬材料與技術、粉末冶金基礎理論與材料制備等方面的研究。承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軍工計劃等科研項目40余項,發(fā)表學術論文200余篇,主編教材1本,出版著作3部;先后獲得"云嶺學者"和"中國青年科技獎"等榮譽,獲得國家級及省部級以上科研教學獎勵10余項。虞瀾,女,1968年2月生,籍貫江蘇,教授博士。1988年畢業(yè)于四川大學金屬材料專業(yè)2004~2008年于德國馬普固體物理研究所熱電薄膜方向攻讀博士學位,主講"材料科學基礎"(省級雙語精品課)、"材料物理"、"稀貴金屬材料學"等本科、研究生課程。主要研究領域為熱電、光電、磁性等新型功能陶瓷及薄膜的制備和性能研究,以及原子層熱電堆薄膜及器件的研發(fā);主持了3項國家基金項目,主持或參加了省部級、國際合作等10余項,獲得了省級科研和教學成果獎勵5項,發(fā)表論文100余篇,授權發(fā)明專利10余項,出版專著1部。史慶南,男,漢族,1956年11月生于云南德欽,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2月畢業(yè)于昆明工學院壓力加工專業(yè),1985年在北京鋼鐵學院獲壓力加工專業(yè)碩士學位。曾在日本東京大學和法國國立高等工程技術學院(ENSAM)做高級訪問學者。獲2006年云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優(yōu)秀專業(yè)技術人才稱號,云南省教學名師。在長期從事教學工作中,為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了"軋制工藝學""金屬塑性加工學"塑性加工物理基礎"等10余門課程。獲云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各1項,云南省自然科學獎勵3項,出版著作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