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個腦科學家眼中的阿爾茨海默
第一章:六十五歲的母親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
母親不應該患上認知癥的啊
下決心去醫(yī)院
概率為零,不等同于“絕對不會發(fā)生”
第二章:得了阿爾茨海默病到底會發(fā)生什么
阿爾茨海默病只是認知癥的一種
為什么會得這種病
阿爾茨海默病能治愈嗎
病情發(fā)展的典型特征
首發(fā)癥狀是什么
最困擾人的兩個方面
目前醫(yī)學界的治療方法
母親不再是“母親”了
第三章:腦科學家開出的處方
激活病人的默認模式網絡
我讓母親散步和做飯
母親日常生活中的“迷惑行為”
不是“該怎么治”,而是“該做什么”
關于患者的記憶:是忘卻還是無法提取
感覺整合、空間認知和注意力問題
第四章:阿爾茨海默病人與世界的聯(lián)系
母親開始分不清“自己”和“他人”了
對家人更多的依賴
大腦怎樣分辨“自我”和“他人”
出現“錢包被偷了”的妄想
傷心的壽司店之行
病人的同理心
母親忘記了我的生日
母親的身份,女兒的身份
“不認識家人”“不認識自己”
認知癥患者對自身狀況的認知
還是“社會人”嗎
身患認知癥的康德
第五章:情緒就是一種智力
越來越難以捉摸的母親
確診兩年半后的母親
腦科學定義的情緒作用
記得生氣,但不記得為什么
為什么說情緒是一種智力
情緒判斷可信嗎
就像“蜜蜂覓食80% 的正確率”
情緒也是一種生存能力
望向那獨一無二的美好
安全地探索新鮮的事情
情緒塑造“人格”
初版后記|與父母同游竿燈節(jié)
文庫版后記|后來的母親和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