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兔子山遺址七號井出土簡牘2600余枚。簡牘內容是西漢前期長沙國益陽縣衙署公文簿籍等,是出土西漢簡牘中年代最早的資料。具體記錄當時長沙國轄下益陽縣、鄉(xiāng)、村里行政運作以及官吏、民眾的日常生活,是當時基層社會的實錄。這批簡牘為研究漢初益陽及周邊地區(qū)的歷史文化、法律制度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史料,有助于推動秦漢史、地方區(qū)域史等問題的研究。 兔子山遺址共有十一口井出土簡牘,古井位置在當時縣城中心,益陽縣衙署建筑間。簡牘時代歷楚、秦、西漢、東漢,是各時期益陽縣吏員工作記錄遺留,與長沙五一廣場周邊古井出土簡牘一起構成年代銜接緊密、內容詳備的簡牘文書系列,其龐大的數量亦有助于研究湖南簡牘文書群的體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