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福德·格爾茨(Clifford Geertz,1926—2006),美國文化人類學家,符號人類學和闡釋人類學的主要倡導者。1956年于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此后任教于芝加哥大學、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并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哲學學會會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他曾于印度尼西亞、摩洛哥等地展開廣泛而有深度的田野調查,由此而產生的文本成為民族志寫作的典范。主要著作有《農業(yè)的內卷化》(1964)、《文化的闡釋》(1973)、《尼加拉》(1980)、《地方知識》(1983)、《追尋事實》(1995)、《燭幽之光》(2000)、《斯人斯世》(2010)等。甘會斌,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教于西南大學。另譯有格爾茨作品《燭幽之光》,以及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比較的幽靈》、愛德華·希爾斯的《中心與邊緣》等。楊德睿,倫敦政經學院人類學博士,2004年起任教于南京大學,2023年起擔任社會學院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另譯有格爾茨作品《地方知識》,以及埃里克·霍布斯鮑姆的《原始的叛亂》、列維-斯特勞斯的《神話與意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