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人們對社會學理論和研究的解釋力提出了較為嚴肅的質疑。為了回應這些質疑,著名社會學家彼得·赫斯特洛姆在這部著作中論述了以分析為導向的社會學的主要研究基礎,主張只有系統(tǒng)地發(fā)展社會學理論,才能使其具有解釋力和精確性。在本書中,他探討了各種行動和互動的機制,并展示了如何在微觀和宏觀之間,以及理論與實證研究之間建立緊密聯(lián)系。這是一部清晰、簡潔且富有原創(chuàng)性的著作,于2005年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翌年即獲美國社會學協(xié)會(ASA)詹姆斯·科爾曼圖書獎(James S. Coleman Book Award),并被陸續(xù)翻譯成德語、意大利語、瑞典語,不斷吸引著新的讀者。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馬里蘭大學經濟學教授托馬斯·謝林(Thomas Schelling)欣然為本書中文版作序。當代學術棱鏡譯叢·社會學系列《當代學術棱鏡譯叢》自2000年以來,已譯介百余部域外學術佳作。復合光通過“棱鏡”便分解成光譜,叢書以“棱鏡”為名,意在通過所選篇什,折射出國外知識界的歷史面貌和當代進展。叢書下設25個子系列,涉及哲學、社會學、文學理論、藝術理論、媒介研究等諸領域,囊括了眾多域外著名學者的代表作、新作,如讓·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居伊·德波的《景觀社會》、海登·懷特的《敘事的虛構性》、C. 賴特·米爾斯的《白領》、邁耶·夏皮羅的《繪畫中的世界觀》等,旨在通過譯介實現(xiàn)“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