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當代美學的發(fā)展思路。本書從轉向、問題、個案、實踐四個方面凸顯這一主旨。對于其價值姿態(tài)選擇,已從近現代的仰視抬高,折向當代的平視-對話;對于其閱讀空間,則由近現代的文化-救世,向當代的時事-澤述和理論-學理拓進。問題的存在是理論發(fā)展的機緣,本書反思了二元論、第三契機、與馬克思的關系、告別康德等復雜議題,并試圖以康德的學理來剖析馬克思的不平衡關系問題。勞承萬構建的審美中介論、美(樂)學形態(tài)論和詩學形態(tài)論,即三論美學體系,融入了康德的思想觀念。中國當代的審美-文學實踐與康德美學具有親緣性,《白鹿原》和《人向消息》就是其側影。本書表明,掠過康德我們將有壞的美學,超越康德才會有新的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