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新經學(第十四輯)

新經學(第十四輯)

新經學(第十四輯)

定 價:¥88.00

作 者: 鄧秉元 主編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208192843 出版時間: 2024-12-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經學是中國傳統(tǒng)知識體系的基石,是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學術體系之大宗。但晚近以來,受到受到西方的沖擊與國人的蔑棄,加之自身未能建立起適合于時代的新的形態(tài),經學成為已陳之芻狗,長期被否定。由此造成國人對中國歷史與文化缺乏正確認識,在面對時代之挑戰(zhàn)時也常常感覺捉襟見肘,無所適從。在此局面下,重建經學思維體系,從學理上改造經學的歷史形態(tài),使之在現代重現煥發(fā)生機。這是需要幾代人為之不懈努力的事業(yè)。加之近年來傳統(tǒng)文化重新受到上上下下的關注,各種各樣的聲音不絕于耳,眾聲嘈雜之下,需要對經學進行正本清源的解讀與闡釋。本系列之用意即在于此。本書由復旦大學歷史系鄧秉元教授主編,分經學義理、古典新詮、、經史專論、現代新儒學、圓桌論談、序跋等部分。經學義理收錄的三篇文章,《孔子的詩教與仁學》分別對孔子提出的“思無邪”、“詩可以興、觀、群、怨”、“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等觀點進行了詳細的闡發(fā),從而在經學視域中對詩教進行重新定位;《燎祭與煙供》從經學視角出發(fā)探討了香禮的起源,揭示傳統(tǒng)“宇宙軸”意識的深刻影響;《論公羊學中所蘊含的實踐意義上的“仁”》則對《春秋》中蘊含的“愛人”與“愛己”作了梳理與區(qū)分以討論孔子“仁”的內涵。古典新詮收錄對于《老子》古本第二十九至三十六章的校讀和對《逸周書》十五則文字的重新校訂;經史專論既有對《尚書》《左傳》以及《墨子》所蘊含的經義的細致疏解,也有對清代大儒毛奇齡佚文的輯錄考辨?,F代新儒學欄目則對馬一浮六藝涵攝西來學術論的反思以及對楊儒賓接續(xù)牟宗三在經學義理演進上貢獻的揭示,展現了現代新儒學的發(fā)展。圓桌論談、序跋等也顯示了對當前學術熱點、經學研究進展的評述。各文依據文獻,議論扎實,體現了較高的學術水準。

作者簡介

  鄧秉元,原名鄧志峰,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經學、經學史、思想史,著有《王學與晚明的師道復興運動》、《新文化運動百年祭》、《孟子章句講疏》、《周易義疏》等。

圖書目錄

目録
經學義理
孔子的詩教與仁學楊儒賓/1
燎祭與煙供
——經學視域下香禮起源之建構秦燕春/45
論公羊學中所藴含的實踐意義上的“仁”李潔/76
古典新詮
古本《老子》校讀釋·《德經》五
——二十九至三十六章劉志榮/105
《逸周書》新校訂正十五則夏虞南/130
經史專論
《大司徒》“保息六政”通解丁進/152
《左傳》“亡國”界定辨析王寶妮/177
《墨子·魯問》“來首從服”辨義余思/193
毛奇齡佚文六篇輯考編年胡春麗/201
現代新儒學
馬一浮以“六藝”攝受西學之思考蔡家和/219
從哲學到經學
——楊儒賓著作讀後邱立波/234
圓桌論壇
大學
——個人與全球共同體何以成其大勞悅強/266
百年繪事説緣起陳強/283
羅青天下樓隨筆
朝聞道,夕死可矣?
——如何發(fā)揮獨特生命力羅青/301
序跋
重印《曾子家語》序吳仰湘/315
霍韜晦先生“經學與現代社會”課程講義跋毛朝暉/319
《簡朝亮〈論語集注補正述疏〉研究》序鄧秉元/327
編後記/336
稿約/344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