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畫在農耕文明下誕生與成長,包含著大量歷史、信仰、戲曲、民俗的內容,又常用象征符號、諧音紋樣來表現,被譽為“古代的百科全書”。承載中國民眾精神天地的一幅幅畫卷,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使用年畫的過程中完成對節(jié)日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面對年畫,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自古至今的內心理想、祈愿憧憬、追逐期盼與審美情趣。年畫的美既可以是端莊、嫻靜、童真、豐腴的,也可以是陽剛、莊嚴、神秘、縹緲的,還可以是恩慈、樸拙、詩意、浪漫的。在《最美中國年畫》一書中,編者精心挑選了遍布全國各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共計445張,以門神門畫、神像紙馬、節(jié)俗生活、美人娃娃、戲文故事、博古勝景六個大類分別展示,從藝術風格與文化內涵多重角度再現年畫的獨特審美系統(tǒng)。正如著名漢學家、俄羅斯科學院院士阿列克謝耶夫(阿理克)所言:“中國年畫將一個多姿多彩、活生生的中國展示在世人面前,把中國精神文化、歷史、文學、傳說所孕育出來的一切精華用大眾都能理解的形態(tài)表現出來,豐富了人民的生活,將其平日清苦寒微的日子同幾千年的生活聯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