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套定位為“電影外史”的讀本,在形式上較正史更具可讀性,在內容上較野史更為可信。創(chuàng)作思路受美國電影史家伊恩·賈維啟發(fā),試圖從電影社會學角度出發(fā),探究下列問題: 1.誰拍電影?為什么拍電影?怎樣拍電影? 2.誰發(fā)行、放映電影?怎樣發(fā)行?怎樣放映? 3.誰看電影?為什么看電影?怎樣看電影? 4.什么讓人看到了?怎樣讓人看到的?為什么讓人看? 5.影片被誰評論?影片受到什么評價?評論產生什么影響? 這一系列問題提示電影學者重返中國電影歷史田野,重拾電影歷史記載。 浩如煙海的紙媒文獻是中國電影寶貴遺產,固化了極為豐富的中國電影史料,蘊含早期影壇原始氣場和原汁原味的鮮活細節(jié),構成民族電影文化厚實的積淀,亟待持續(xù)挖掘,整理出版。那一篇篇軼文是早年影壇風云的投影,也是無聲的見證,記述電影史上的事件和細節(jié),以及當時當?shù)氐恼Z境,為后人探求史實真相提供了重要依據(jù)?!吨袊缙陔娪懊婷嬗^》將所選文獻設置為六個板塊,也可當作六個分類標簽——即影人故事、影業(yè)耕耘、影戲幕后、影片口碑、影市生態(tài)、影壇軼聞——綱舉目張,聚零為整,為讀者和研究者提供檢索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