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科動物有約50屬670種,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棘腹蛙(Paa boulengeri)又名石坑、石蛙,屬于棘蛙屬中的一個單系分支,在進化過程中相對獨立而保守,主要棲息于溫度較為恒定、水質較為優(yōu)良的低緯度中高海拔地區(qū),具備較高的經濟價值。棘腹蛙一般春夏季繁殖,蝌蚪需至第二年才開始變態(tài)發(fā)育成幼蛙,其生長、變態(tài)時間較長,適應外界溫度變化的內外調控機制便于觀察,使其可能成為研究蛙科動物甚至兩棲動物溫度應答機制的潛在模式物種。本書針對棘腹蛙開展研究,測定棘腹蛙皮膚轉錄組、分析其編碼區(qū)微衛(wèi)星特征,挖掘涉及生長調控、免疫應答、疫病防控的重要基因進行深入分析,為基因組學技術的具體應用提供具體案例,也為珍稀兩棲動物保護與資源利用提供技術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