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網絡教學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現(xiàn)實性與可行性 / 001
第一節(jié) 網絡教學環(huán)境:從“現(xiàn)實空間”走向“虛擬空間” / 001
一、兩個學習空間深度融合 / 001
二、兩類學習者相互塑造 / 002
三、兩種教育工作者協(xié)同工作 / 003
第二節(jié) 網絡教學取向:從“信息傳遞”走向“知識建構” / 005
一、對“信息傳遞”網絡教學的反思 / 005
二、“知識建構”取向的網絡教學策略 / 006
三、構建積極互動的網絡學習共同體 / 008
第三節(jié) 網絡教學資源:從“專用資源”到“生成資源” / 009
一、網絡教育資源的發(fā)展與問題分析 / 009
二、基于SECI理論的知識發(fā)展機理和“場域” / 011
三、基于SECI理論的網絡教學資源建設 / 012
四、利用Moodle平臺實現(xiàn)“知識創(chuàng)生”的網絡教學資源 / 014
第四節(jié) 網絡教學管理:從“自我管理”到“績效管理” / 015
一、網絡學習中學生流失率問題的分析 / 015
二、績效管理理論與網絡教學管理 / 017
三、基于“績效管理”理論的網絡教學管理 / 018
四、一個基于“績效管理”理論的網絡學習管理案例 / 020
第二章 中學生網絡學習現(xiàn)狀分析:本土調研 / 022
第一節(jié) 中學生網絡學習調研設計 / 022
一、調查問題設計及其理論依據 / 022
二、調研方式與樣本選擇 / 024
三、調研過程 / 024
第二節(jié) 中學生網絡學習調研過程與數(shù)據分析 / 025
一、中學名校MOOC平臺日志數(shù)據及分析 / 025
二、中學生網絡學習問卷調研數(shù)據及分析 / 028
三、對網絡教學指導教師的訪談內容分析 / 037
四、對中學生網絡學習組織與管理實施的建議 / 038
第三章 網絡教學研究前沿動態(tài):國際經驗 / 040
第一節(jié) 基于標準的微課程設計與開發(fā) / 040
一、微課程的發(fā)展與概念 / 040
二、學校微課程實施現(xiàn)狀與問題分析 / 041
三、學校微課程的研發(fā)取向 / 043
四、微課程研發(fā)的轉型:基于課程標準的學校微課程研發(fā) / 045
第二節(jié) 基于學習分析技術的網絡學習診斷 / 047
一、理解學習分析技術 / 047
二、學習分析技術的基本理論模型 / 048
三、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分析技術的實現(xiàn) / 053
第三節(jié) 基于數(shù)字徽章的網絡學習評價 / 056
一、理解數(shù)字徽章 / 057
二、數(shù)字徽章的網絡教育功能 / 057
三、數(shù)字徽章在國際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實例 / 059
四、數(shù)字徽章對我國網絡教育的啟示 / 062
第四章 旨在促進學習者發(fā)展的網絡教學:伴隨式評價的視角 / 065
第一節(jié) 網絡學習伴隨式評價:方法與策略 / 065
一、現(xiàn)狀分析:網絡評價模式與問題思考 / 065
二、網絡學習評價的轉向:旨在促進學習者發(fā)展 / 067
三、一種可行的路徑:伴隨式評價的視角 / 070
第二節(jié) 網絡學習伴隨式評價:工具設計與開發(fā) / 073
一、網絡學習客觀性試題的設計與開發(fā) / 074
二、網絡學習表現(xiàn)性評價工具的設計與開發(fā) / 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