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語言——詩性言語的心理發(fā)生》是魯樞元奠定自身學術地位的文藝學專著。文學性的核心是詩性,詩性是人性的底色。本書所探究的是“文學語言的心理發(fā)生”,亦即詩性在人性中的發(fā)生與遺存。文學語言是如何在一位作家或詩人的心中產生并呈現(xiàn)出來的?詩性的語言如何在人性中扎根生長?當詩意在現(xiàn)代人的生活中漸行漸遠時,文學藝術如何再度達成對于日常生活的超越?這些問題往往被正統(tǒng)的語言學家忽略。魯樞元力圖跳出結構語言學的框架,發(fā)現(xiàn)主體生命在言語活動中的律動,進而探討人類對于語言的突破與超越的可能性。《超越語言》首次提出“次語言”“常語言”“超語言”“言語流”“言語場”“裸語言”等理論概念并被學術界沿用至今。在本書中,作者力圖從中華民族漢語言文字的特殊存在中尋找藝術超越常規(guī)、文學超越語言的脈絡線索。由此,讀者將會看到,一個當代中國人文學者如何將東方的老子、劉勰、司空圖、王士禎、魯迅,與西方的洪堡特、索緒爾、杜夫海納、布勒東糅合在一起。《超越語言》1990年首次出版,旋即在語言學界和文學界引發(fā)巨大反響和熱烈討論,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曾在《讀書》雜志發(fā)表專文,稱贊“魯樞元的文論別樹一幟”、《超越語言》是“一本超拔的書”;韓少功先生指出“這本書分量很重,足可以‘西漸’入侵歐美。在這個時代,能用心魂與血性來創(chuàng)造學問的實在不多。”《超越語言》被認為是中國當代文藝學研究跨越對西方文論的橫向借鑒而開始自我構建的標志性專著。其探索的深度和廣度,即便在當下,仍有著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本次重新出版,魯樞元對書稿作了修訂,并根據時代和學術研究的發(fā)展,專為全書各章悉心增寫了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