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家、建筑史學家、建筑教育學家,畢生致力于中國古建筑的研究和保護。但梁先生的思想和視野其實不止停留在建筑這一路徑,他希望由建筑開始,對中國藝術史做一個整全的貫通。因此他1943年所著的《中國建筑史》,原名為《中國藝術史·建筑篇》。但歷史留給他的時間并不多,他有太多想做的事情,有太多精神上的探索有待完成。本書是他在建筑之外,或者亦是依托其對中國古建筑的研究,留給讀者的一部對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論著。從嚴格意義上講,本書并不算梁思成先生的正式著述,它只是梁先生在東北大學講課時的講義,因此這本書的內容顯得異常“簡約”,很多內容只是提綱挈領,沒有充分地展開論述。但通過傅熹年、陳明達等先生的注釋,通過林洙老師為文字選配的一百七十余張圖片,已經能夠明晰地見出梁思成對中國雕塑藝術的理解與思考。因此,《中國雕塑史講義》雖篇幅不長,仍生動地代表了以梁思成為代表的一代從西方藝術理論回歸中國藝術史研究的學者所做的探索和開創(chuàng)性研究。正文后還附有梁思成先生中國雕塑史講義全稿的原件圖片,共八十張。這使得本書同時具有歷史文獻的意義,亦可使讀者的閱讀更加豐富,得以一睹梁先生在20世紀30年代初的手跡。 此次出版,特邀藝術史學者鄭巖撰寫萬余字長篇導言,資料翔實、論說深刻,引領讀者進入梁思成藝術精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