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義利之辨
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003
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008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012
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016
悅賢不能舉,又不能養(yǎng)也,可謂悅賢乎020
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024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027
位卑而言高,罪也030
不挾長,不挾貴034
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038
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042
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045
仁也者,人也048王者之道
率獸而食人也053
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057
以五十步笑百步061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064
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067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071
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075
仁者無敵079
為政不難,不得罪于巨室083
仰而思之,夜以繼日086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090
故為政者,每人而悅之,日亦不足矣094
君仁,莫不仁097
仁則榮,不仁則辱100
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103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107
修身養(yǎng)性
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113
枉己者,未能直人者也117
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121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124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128
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132
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135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138
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141
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145
養(yǎng)其小者為小人,養(yǎng)其大者為大人149
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152
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155
觀近臣,以其所為主158
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162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166
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169
大孝終身慕父母173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177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180
今茅塞子之心矣183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186
愛人者,人恒愛之190
天地無限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197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200
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203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207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211
如水益深,如火益熱215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18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222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227
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231
禹以四海為壑235
齊人有一妻一妾239
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243
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246
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249
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253
馮婦攘臂下車256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259
往者不追,來者不拒263
人性本善
是以君子遠庖廚也26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272
是故誠者,天之道也275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279
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283
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286
非天之降才爾殊也290
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294
四海之內皆將輕千里而告知以善298
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也302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306
求則得之,舍則失之309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314
浩然正氣
彼一時,此一時也319
當今之世,舍我其誰322
有為者亦若是325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28
不直,則道不見331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334
古之人未嘗不欲仕也,又惡不由其道338
孔子,圣之時者也342
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346
我意欲正人心,息邪說349
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353
出于其類,拔乎其萃357
古之君子,過則改之361
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365
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369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