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初識經濟周期
基欽周期:經濟內涵與金融影響
朱格拉周期:產業(yè)演進之路
房地產周期:我們在何處?
康波周期:長波中的機遇
國際政治周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金融周期:后危機時代的反思
第二章 研判物價走勢
豬周期:基礎分析框架
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三分法”預測
工業(yè)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如何判斷PPI通脹的持續(xù)性?
物價傳導:PPI與CPI“失聯”的背后
第三章 理解宏觀政策
他山之石:美日歐央行流動性投放工具全覽
他山之石:英央行“定向降息”的啟示
政策研判:淺談降息的觸發(fā)條件
政策研判:流動性波動的背后
前沿探討:中央銀行該如何應對股市波動?
宏觀審慎(MPA):宏觀審慎工具知多少?
第四章 走近固定收益
投資策略:利率周期中的債券配置
投資策略:信用利差與經濟周期
投資策略:期限利差策略
投資品種:地方債投資交易指南
投資品種:貨幣市場工具比價
長期視角:高杠桿如何影響利率水平?
長期視角:國債收益率會向名義GDP增速收斂嗎?
長期視角:國際利率聯動的經驗規(guī)律
第五章 讀懂機構行為
國有大行:配置型機構的代表
股份行:配置和交易的“雙面手”
城商行農商行:債市二級交易的“正反方”
投資策略:商業(yè)銀行的債券擇時策略
保險公司:大類資產配置的輪動
境外機構:外資進入中國債市的邏輯
公募基金:交易型機構如何買債?
銀行理財:理財凈值化轉型和信用債曲線
第六章 初識監(jiān)管政策
巴塞爾協議III:CRE60對銀行投資基金的影響
巴塞爾協議III:利率債和信用債配置比例
巴塞爾協議III:凈穩(wěn)定資金比例(NSFR)對同業(yè)存單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與債券投資
參考文獻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