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十六世紀末畫壇的處境:浙派可以說早已過氣五十年有余;宮廷畫院在十六世紀初之后,也未見任何重要畫家服務其中;蘇州一地雖有職業(yè)畫家傳統(tǒng),但在唐寅與仇英之后,便無出色大家;而業(yè)余文人畫傳統(tǒng),則在1559年文徵明謝世之后,急遽地萎弱。此一關鍵時刻的中國畫史,正是本書要探討的對象。在此一較為晚期的階段里,由于文獻的記載比較完備,我們可以處理一些元代或明代初期所難以探討的課題。——高居翰 山外有山,晚明繪畫許多不但深具感染力,且極引人注目,它們超越了過去山水畫構圖的方式,發(fā)生了徹底性變革,在形式、內涵、意義以及實踐上,達到了空前未有的復雜程度。晚明畫家也以高度自覺和錯綜纏繞的方式,與傳統(tǒng)畫史建立關聯,同時也與其當代的文藝理論結合,形成繁復的互動關系。高居翰深入晚明時期罕見的多重藝術史情境中,展陳作品的每一面向,以各種令人驚異的繪畫圖像和畫家類型,共同描繪這一時期藝術的復雜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