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秦儒道墨法生死觀及其比較
一、儒家——“未知生,焉知死”
二、道家——“長生久視之道”
三、墨家——“以自苦為極”
四、法家——“生盡之謂死”
五、比較
第二章 兩漢生死哲學
一、董仲舒——“壽有短長,養(yǎng)有得失”
二、《淮南子》——“死生無變于己”
三、揚雄和桓譚——“有生者必有死”
四、王充——“死者,生之效;生者,死之驗”
第三章 玄學的終極關懷:生與死的世界
一、王弼——“善攝生者,無以生為生”
二、阮籍和嵇康——“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
三、郭象——“以死生為寤寐”
四、《列子》——“死后之名非所取”
五、陶淵明——“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六、比較
第四章 宋明清初生死論
一、張載——“存,吾順事;沒,吾寧也”
二、朱熹——“身在天地間,便是理與氣凝聚底”
三、李贄——“生之必有死也,猶晝之必有夜也”
四、王夫之——“游于太虛以聽天之變化”
第五章 近現代生死智慧
一、譚嗣同——“生固非生,滅亦非滅”
二、王國維——“大患固在我”
三、梁啟超——“人死而有不死者存”
四、胡適——“不朽論”
五、梁漱溟——“相似相續(xù),非斷非常”
六、馮友蘭——“無所謂生,無所謂死”
七、唐君毅——“精神不死”
第六章 道教與生死
一、不死或成仙信仰
二、養(yǎng)生修煉術
第七章 佛教與生死
一、人生無常
二、人生即苦
三、生死輪回
四、神不滅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