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001
板栗坳的北大文研所 / 002
一、戰(zhàn)時復學 / 002
二、學在鄉(xiāng)野 / 013
三、無一廢品 / 028
李莊姑娘與外地姑爺 / 031
一、個成功的逯卓亭 / 032
二、素萱光濤成婚禮 / 039
三、十六歲的先生娘子 / 041
四、老好姐夫王志維 / 046
五、“羊街八號”的悲欣 / 048
六、楊志玖與馬可·波羅 / 052
七、爬山豆,葉葉長 / 054
八、布衣疏食著青史 / 058
傅斯年與他的兩只“水母” / 063
一、喜筑愛巢 / 063
二、生下三年,走了一萬多里 / 067
三、桂花坳:至味是清歡 / 071
四、歸骨臺灣島 / 081
五、抱愧仁軌先生 / 088
董作賓攜女友田野調查風波 / 092
傅斯年與李濟 / 103
陳寅恪與李莊 / 115
一、史語所的臺柱 / 117
二、與李莊擦肩而過 / 120
三、遙領貴在“領” / 134
梁思永:我不奮斗啦 / 143
李莊的“太太客廳” / 162
游壽:龍性難馴歸東海 / 188
一、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 188
二、栗峰四載 防微杜漸 / 193
三、蘭芷當門 鋤而去之 / 204
四、流年如云 故人入夢 / 209
曾昭燏:夢中悲喜滄桑淚 / 213
一、英倫求學 明珠自憐 / 214
二、洱海發(fā)掘團 / 225
三、考察彭山漢墓 / 228
四、坐鎮(zhèn)李莊 / 230
五、“此亦怪事也” / 234
六、迎接新生 / 240
龐薰琹與貴州苗藝考察 / 247
一、戰(zhàn)時轉身 / 247
二、入職中博院 / 250
三、貴州苗藝調查 / 252
四、他們都是我的老師 / 260
尹煥章:七載安谷守藏吏 / 267
一、戰(zhàn)火催迫 文物搶運 / 267
二、徘徊去復回 / 271
三、安谷七載護文物 / 274
四、有水井處有炊煙 / 280
五、才為所用留清名 / 283
居延漢簡的勞榦時代 / 288
一、離迷霧里一燈明 / 288
二、吾心安處是故鄉(xiāng) / 291
三、柴門口勞家 / 293
四、居延漢簡考釋 / 300
向達:壯行西北 屈棲李莊 / 304
一、由滇遷川 / 304
二、首次赴西北 / 307
三、狹路相逢張大千 / 311
四、向家李莊遭困 / 319
五、第二次西北考察 / 325
羅爾綱與太平天國史研究 / 330
一、《師門辱教記》 / 330
二、太平天國與清代兵制研究 / 334
三、清代人口問題研究 / 336
四、殊途同歸 / 340
栗峰老人王獻唐 / 344
一、流寓渝州 客居栗峰 / 346
二、焚膏繼晷 “錢考”“志稿” / 351
三、往來鴻儒 相濡以沫 / 356
四、異鄉(xiāng)休戚 家國恩仇 / 359
五、丹青妙手 信筆點染 / 361
六、無愧鄉(xiāng)邦 已乎獻唐 / 363
空谷出幽蘭 深山聞俊鳥 / 366
一、古鎮(zhèn)有庠序 / 367
二、栗峰一群熊孩子 / 373
三、大師辦小學 / 378
四、一只丟失的小黑羊 / 387
五、要看新制度怎樣誕生的 / 390
李約瑟的李莊之行 / 399
一、寫一本曠古未見的中國書 / 399
二、李莊十日 / 403
三、謹以本書獻給—— / 411
遷臺前后 / 417
一、盛會聞驚雷 / 418
二、滄茫去鄉(xiāng)情 相見渺無期 / 420
三、時局如此 誰走死路 / 428
四、服務新政權 建設新中國 / 435
五、江山如此 痛切招魂 /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