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們會憑自己的感覺或想象給情報和情報工作佩戴上各式各樣的“神秘”標簽。沒有情報工作實踐經驗的學者常常著意從概念上將“情報”與“智慧”“知識”“信息”“數據”等術語區(qū)隔開來,而疏于解讀這些術語在實際使用中所對應的不同情報工作場景,鮮有意識到這些都是情報工作的對象成分,誤用術語指代的對象層級去標定業(yè)務工作的層次高低。在此認知基礎上所構建的情報理論與情報工作實踐相脫離則不可避免。“理論、實踐兩張皮”的問題長期困擾著我國的科技情報界。卓智賦能理論的出現則直指該痼疾。有經驗的專家知道,情報工作其實是專業(yè)人員在任務場景所對應的信息環(huán)境中對 WIKID(wisdom,intelligence,knowledge,information,data)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以促進感知的形式呈現情報事實的作業(yè)(操作)。情報工作是要解決用戶(即決策者)決策所需信息不完備的問題。減少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的認知意外,是情報工作的基本目標。卓越的情報智慧寓于3項標志性的情報專業(yè)工作:①快速全面發(fā)現線索;②準確有效刻畫事實;③便捷恰當賦能保障。“卓智賦能”語帶雙關,既表運用卓越專業(yè)智慧、凸顯科技情報特色的認知理念,又指重視智能技術加持、提升情報賦能效率的操作意涵。通讀全書愈覺作者使用“卓智賦能”來標稱理論之用詞考究。情報任務紛繁復雜,然則情報學術聚焦有道。情報理論探索解決的問題對象是分層有序的。第一,理論探索應該厘清情報工作所面臨的必須解決的問題或必須完成的任務,此乃情報界的現實實踐問題。第二,在掃視現實實踐問題的過程中應該關注提取情報業(yè)務能夠并且擅長解決的問題,即實踐專業(yè)問題。第三,針對實踐專業(yè)問題梳理出開展情報工作所需的認知保障項目,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理論問題。就情報學而言,對這些理論問題的組織梳理可以運用業(yè)務、事業(yè)和教育的劃分邏輯,也可以使用人才保障、資源保障、技術保障和制度保障的標識標簽。本書的內容組織結構則呈現出鮮明的知行合一關系特征,作者用情報認知篇、技術基礎篇和場景解析篇的架構形式來闡述對科技情報卓智賦能理論的認知解讀、應用要求和使用示范。各個篇章的內容細分呈現能夠詮釋 “完全窮盡”“相互獨立”的MECE原則,亦是另一個值得回味之所在。本書的內容組織在分類呈現、逐次遞進和虛實互見上始終嚴格遵循情報事實的刻畫表達邏輯,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情報業(yè)務功底。 情報理論發(fā)展的主旋律是學術與實踐的關系互動。線索發(fā)現和未然感知等是科技情報戰(zhàn)線的經典業(yè)務,在大國博弈的現實環(huán)境下不可避免地要成為先鋒、骨干、核心。然而受限于歷史敏感性等各種因素,此類內容在既有的情報理論著述中鮮有正面提及。本書作者創(chuàng)造性地將這些特色核心情報元素納入科技情報卓智賦能理論,并用場景切割的方式巧妙應對了復雜信息環(huán)境帶來的理論研究駕馭難題,展示了中國情報學者理論創(chuàng)新的時代風采。科技情報事業(yè)運轉跟國家建設與發(fā)展脈絡節(jié)奏一致,科技情報理論探索任重而道遠?!犊萍记閳笞恐琴x能論》是當代中國科技情報工作者在嚴峻復雜的科技發(fā)展與安全形勢下進行任務萃取所得的理論結晶,相信情報學界和業(yè)界同仁能夠通過閱讀此書激揚家國情懷、感悟專業(yè)魅力、碰撞思想火花。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