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以萬計的墓志銘,或云喪葬傳記,從帝制時代留存至今。它們被刻在石頭上、安放在墓穴中,表達生者對逝者的思念。墓志銘的內容一般集中在墓主的生平事跡和模范言行上,因涵蓋了詳細的人品操行、家庭生活、地方世態(tài)及社會文化風俗,它們或多或少地折射出墓主所生活時代的思想行為和日常生活。此外,還讓人們有機會瞥見那些在正史和地方志中少有記載的各色人物,包括女性、孩童,以及未能在政治上留下痕跡的男子。本書選取了從漢代至清末近兩千年間的30 篇墓志銘,并邀請知名學者撰寫導讀,以志文背后的話題,串聯起整個帝制時代的中國歷史。本書的讀者們可選擇以任何順序來閱讀這些墓志,因為它們每一篇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當然,通讀全書并對各時期的墓志作比較分析也會讓我們受益匪淺。此外,還可選擇一個群體(如女性、將士)來進行深入的切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