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定義風格,巨星照亮時代,貓王、披頭士名字一出,全世界陷入瘋狂。但讓一個音樂流派發(fā)展成全球產業(yè)和大眾文化,還少不了無數(shù)機緣巧合、古怪發(fā)明和精明決策的疊加:例如,吉他手接錯線產生夢幻的聲音,熱衷農機改造的小伙子革新了舞臺技術,數(shù)學公式成為唱片銷售的制勝法寶…… 1948年出生的埃德·沃德和這個全新的音樂流派一起成長,見證著臺前幕后的故事。作為專職樂評人,沃德50年筆耕不輟,盡管毒舌常常引火燒身,卻絲毫無損他“搖滾歷史學家”的桂冠。這位搖滾老頭子以考古挖掘般的精神,從1920年“搖滾史前史”起筆,生動再現(xiàn)了搖滾樂誕生的土壤和氣候。 現(xiàn)在,讓我們在《搖滾:一部歷史》第一卷中跟隨沃德的腳步,從回蕩著田野勞動號子的南方棉花地乘火車北上,聽著公路電臺,從孟菲斯開到納什維爾,或從底特律開到芝加哥,甚至搭乘遠洋輪船到海那邊的倫敦、利物浦、漢堡,去孕育了杰出音樂人的唱片店和小酒館,以及搖滾史上最著名的廠牌和錄音室,逐一“朝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