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是繼《老子》之后體現道家學說的一部極其重要的作品?,F今通行的《莊子》一書,是晉代郭象的注本,分為“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其中“內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從思想內容和文章風格等方面來看,《內篇》主要是莊子本人之作,而《外篇》和《雜篇》則多出自莊周弟子或其后學之手。《莊子》一書以簡潔深刻、曠達放任的思想和才華橫溢的手筆,對后世哲學、文學、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魏晉“玄學”吸收莊子的思想學說是比較突出的。文學家如嵇康、阮籍、陶潛、李白、蘇軾、曹雪芹等人,對莊子精神也多有承繼和發(fā)揚。當我們讀到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李太白的“且放白鹿青崖間,需行即騎訪名山”、蘇東坡的“我欲乘風歸去”等詩文時,不能不追想到莊子的憤世和自任。可以說,《莊子》的思想,增添了中華文明的厚度,拓展了中國人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