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D.巴羅(John D.Barrow),天體物理學家。巴羅于1977年獲得牛津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他曾在牛津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蘇塞克斯大學任教。 1983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書《創(chuàng)造的左手:膨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與約瑟夫·西爾克合著)。他與弗蘭克·J.蒂普勒合著《人類宇宙學原理》(1986),由此獲得廣泛關注。在這部著作中,兩位科學家分別闡述了人擇原理的弱版本、強版本和最終版本。人擇原理認為,宇宙包含了生物發(fā)展的理想條件。巴羅1988年的著作《世界中的世界》研究了自然規(guī)律的起源和發(fā)展。1989年,36歲的他成為格拉斯哥大學吉福德講座的最年輕的演講者,當時是該系列講座的100周年。 1999年成為英國劍橋大學萊爾學院的教授,同時擔任“千禧年數學項目”(MMP)的主任。這是一個幫助年輕人理解和欣賞數學及其應用的公共教育項目。2003年至2007年,他是倫敦格雷欣學院的天文學教授。巴羅曾在威尼斯電影節(jié)、唐寧街10號(英國首相官?。厣潜ず丸蟮賹鶎m等地講授宇宙學。2006年,在倫敦皇家學會的一次演講中,他解釋了為什么可以把火箭送上月球,但不能準確預測明天的天氣,這表明了他對科學傳播的興趣。 他是許多科學和數學書籍的暢銷書作者。除了他的大量非虛構作品,巴羅還創(chuàng)作了廣受好評的戲劇《無限》(2002),該劇曾在幾家劇院上演,包括米蘭的斯卡拉歌劇院。巴羅曾先后榮獲洛克天文學獎、英國皇家學會的法拉第獎以及皇家格拉斯哥哲學學會的開爾文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