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書介紹: 學習書法的讀者都知道,中國書法最難的就是小楷與大草,一收斂一肆意,一精準一狂放。小楷的精髓在于“小中見大”,這也是小楷極具觀賞性的原因。 三國魏時鍾繇以善小楷著稱,他所作楷書脫胎于漢隸,結體寬扁,帶有較明顯的隸書筆意,然已備盡楷法,筆勢如飛鴻戲海,氣韻生動,被后世尊為正書之祖。至東晉王羲之,將小楷筆法更加以悉心鉆研,唐太宗李世民謂其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yōu)美的欣賞標準。隋唐以后,小楷亦是文人士大夫科舉從政、治學為文的基本手段,是一種最為常用和實用的字體。清人有“不能寫小字,無以為書家”之說。因此,歷代書家多能寫小楷,尤善在小楷書寫中展現出自家書貌、個人性情、藝術風格。而在書法史上,善小楷并具有一家面目、形成獨特風格、具有較高的藝術格調的大家不在少數。 《古代名家小楷》系列叢書囊括歷代名家經典之作,對比甄別圖版質量,沉浸式再現碑帖魅力,是一部常伴您案頭的優(yōu)質書帖,將領航您的小楷學習之路。 叢書特色: v采用大16開,薄冊,可以平攤,適合翻閱和臨摹。 v封面設計風格中正、典雅,放在案頭賞心悅目。內文采用四色精印,圖版切割合理,貼近原作字跡大小,力圖還原碑帖原貌。 v每本碑帖統(tǒng)一配有簡體字標點版釋文,后接原作圖版。讀者不僅可以欣賞、臨習書法,還可以無障礙閱讀經典美文。 v書前附簡介一則,對碑帖和作者進行簡明扼要的介紹。 本書簡介: 文徵明(一四七〇—一五五九),初名壁,字徵明,四十二歲之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為衡山人,故號衡山,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文徵明詩、書、畫均長,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繪畫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并稱“明四家”;書法上,真、行、草諸體兼善,是趙孟之后又一位集書法之大成者。文徵明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意態(tài)生動,風格清雅。 本書收錄三種文徵明書寫的小楷《千字文》,皆為代表文徵明小楷風貌的重要作品, 是學習小楷書法的范本佳作。u第一件高28厘米、 橫52.8厘米,書于嘉靖乙未(一五三五),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u第二件高26.7厘米、橫66.1厘米,書于嘉靖壬寅(一五四二),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u第三件高23.7厘米、橫66厘米,書于嘉靖丁未(一五四七),現藏于上海朵云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