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文學桂軍”概念的發(fā)生與厘定
二“文學桂軍”的地域性和群體性
三“文學桂軍”的主體成員選擇
第一章 “邊緣的守望”:“文學桂軍”的歷史生成
第一節(jié) 邊緣性焦慮:欲求崛起的廣西地域文學論爭
(一)“百越境界”:文化保守與現(xiàn)代敘事
(二)“廣西文壇三思錄”:激進反叛傳統(tǒng)
(三)“振興廣西文藝大討論”:多重悖論
第二節(jié) 從焦慮走向自覺:“文學桂軍”的制度性建設
(一)文學政策和文學會議:組織化保障
(二)文學批評和刊物:宣傳的功能取向
第三節(jié) “邊緣”與“中心”的對話:文學的批評實踐
(一)京城:“廣西三劍客”和“廣西后三劍客”現(xiàn)象
(二)上海:“天門關作家群”和“廣西作家與當代文學”
第二章 地域記憶:作為“身份確認”的地域文化
第一節(jié) 方言土語:廣西地域文化的外化形態(tài)
第二節(jié) 文學地理:“鬼門關”“山弄”與谷里
第三節(jié) 民間信仰:“百越”民俗禁忌的巫鬼遺風
第三章 逃離地域:從“邊緣”走向“中心”
第一節(jié) 主流文化想象:“地域”的自我意識與拒斥
(一)邊緣身份與權力秩序重構
(二)廣西地域文化的文本變遷
第二節(jié) 文學前沿尋蹤:現(xiàn)實主義的“先鋒”轉向
(一)敘事模式的嬗變:多元化的“敘述”
(二)精神的延展:“存在”的荒誕與虛無
第三節(jié) 個案研究:鬼子小說版本變遷中的主流文化想象與身份重構
(一)語言載體:從廣西方言到中原官話
(二)地域表征:文化風物的呈現(xiàn)與消解
(三)主流認同:地域身份與民族性意識
第四章 地域多元:“逃離”的式微與艱難的“重返”
第一節(jié) 地域引導:“民間”理論的逾滲與創(chuàng)作實踐
(一)接受期待:《上海文學》和“廣西作家與當代文學”
(二)文學現(xiàn)象:廣西方言土語和地域文化的再認同
第二節(jié) 地域自覺:廣西地域文化的文本重建
(一)從城市空間到都安上嶺村
(二)桂西北的野馬鎮(zhèn)和野馬河
(三)百色壯鄉(xiāng)的莫納鎮(zhèn)和莫鎮(zhèn)
第三節(jié) 地域溝通:粵桂湘文化空間的交相融匯
(一)漓江和湘江邊界地帶的文化形態(tài)
(二)從鴛鴦江到珠江的嶺南都市文學
(三)徘徊在粵桂邊城的“新南方寫作”
第五章 地域困境:“邊緣一中心”權力結構中的多重悖論
第一節(jié) 無所適從的文學主體:“逃離地域”的“地域文學”
(一)邊緣空間:“中心”想象與規(guī)訓及反規(guī)訓
(二)文學首都:“邊緣”想象與“地域”接受
第二節(jié) 個案研究:林白從“鬼門關”到“京城”的女性寫作
(一)邊緣與虛無:個體之人的存在敘事
(二)源流與變奏:接受期待與行為選擇
(三)權力與秩序:女性主義的歷史反諷
參考文獻
附錄 “文學桂軍”小說創(chuàng)作年表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