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明以降,中國宗教思想界除了存在“三教并立”的一般格局之外,也流行“三教合一”的神學和實踐。然而傳統(tǒng)的宗教學研究,多重視宗教義理研究,而對宗教實踐的層面關注不多。在“三教合一”這一重要的宗教現象中,來自實踐層面的研究是有極高價值的。我國華北地區(qū)至今仍保留著不少“三教廟”,就學術研究而言,這些三教廟提供了一個和教義上的“三教合一”相配合的祭祀實例。信徒們以“合廟”的香火實踐了“合一”的教義,表明中國宗教一直在踐行一種“合”的教義。本書即選取明清時期山西澤州地區(qū)的三教合祀廟宇為考察對象,結合田野調查和文獻資料記載,對這類廟宇的區(qū)域分布、基本類型、規(guī)制格局、修建群體以及相關祭祀活動展開了具體的分析與探討,并尋繹其扎根的地方社會結構與文化習俗的深厚土壤。這種從民間信仰出發(fā)的觀察和研究,更容易接近中國宗教的本質,同時也更能反映出中國傳統(tǒng)宗教文化的“多元兼容”、“和諧共生”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