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
夫人眼中的“中國導彈之父”
“平易、謙和、淡泊,他從不追求什么名和利” / 003
“祖國與民族,一直在他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 / 009
“他多次‘失蹤’,每次‘失蹤’總是給祖國人民帶來驚喜” / 012
“他更喜歡貝多芬的作品,我倆生活得富有情趣” / 015
彭桓武
天殷囑我重斯文
病弱兒·明星學生·兩彈元勛 / 022
海歸“守門人”不惑之年的情書卻是缺點清單 / 025
被公安屢逮的大科學家日常怪事多 / 029
資深院士當學生補習生活自理課程 / 032
程開甲
傳遞中國科研正能量
銷聲匿跡在“死亡之海”的歲月 / 044
“核司令”的深厚底蘊源自名師名校的熏陶 / 048
隨和而嚴謹的科學大家與他創(chuàng)建的“小科學院” / 054
吳文俊
“數學機械化之父”的圓滿句號
不言退休的“數學機械化之父” / 061
“吳方法”打造數學機械化“吳家軍” / 064
“吳公式”主人的生活不“公式” / 066
吳良鏞
先人居之憂而憂
匠心妙手讓古都添新韻 / 074
“人民建筑師”緣起一個城市的危垣殘壁 / 076
“人居之父”致力中國城鄉(xiāng)建設 / 080
讀萬卷書、謀萬人居 / 083
吳孟超
肝臟外科的“一把手”
神奇的手:一次次讓生命的希望重新點燃 / 092
成功的“手法”:從操割膠刀到持手術刀 / 095
難得的“種子選手”:差一點與手術臺無緣 / 099
德藝雙馨的手足情:實事求是才是“晚節(jié)” / 103
永遠的“新手”:在一個又一個“第一”中推陳出新 / 105
鄭哲敏
“馴服”炸藥的爆炸力學泰斗
深受父親影響的富庶頑童 / 112
師從兩“錢”的不解之緣 / 115
要干“出汗”與“爬坡”的工作 / 121
健康長壽的秘訣與走向成功的秘籍 / 125
于敏
一個曾經絕密了28 年的名字
隱姓埋名的歲月 / 132
三次死里逃生后站在核前沿 / 136
“國產土專家一號”的忠孝兩全 / 139
戲院門前等退票的“核界諸葛” / 144
張存浩
多次的轉軌與不變的夢想
“科技報國”成為一生的追求 / 151
多次“轉行”成就“兩料先驅” / 154
摯愛古典音樂的院士掛念的是科研 / 156
袁隆平
改變世界的一粒種子
一篇科研論文問世的背后 / 163
科學的春天里成了“老大哥” / 167
“農民本色”依舊的“富翁” / 169
屠呦呦
低調的“青蒿素之母”
領銜科研課題攻關 / 177
17 個字給世界一個驚喜 / 182
遲到數十年的榮光 / 187
嚴謹而堅毅的“馬大哈” / 191
“墻里開花墻外香”的尷尬 / 195
鐘南山
“院士醫(yī)生”逆行而上的背后
“如何做人”是他從父母那里繼承的人生財富 / 203
當“小白鼠飼養(yǎng)員”是他醫(yī)學啟蒙的第一步 / 208
研究痰使他走上呼吸疾病治療的“正道” / 212
抗疫勇士也是社會活動家 / 217
耄耋的“中年人”談養(yǎng)生 / 219
王選
頂天立地的人梯
一鳴驚人:“領跑人”原本是個“局外人” / 227
獨辟蹊徑:無人區(qū)最能出成果 / 233
頂天立地:從逐鹿書齋到決戰(zhàn)市場 / 237
樂為人梯:給你我的肩 / 239
王小謨
把雷達“搬”上“空中司令部”
“老母雞”在質疑中成為“空中雄鷹” / 250
以人生之遠謀推國家之宏謨 / 256
在悠揚婉轉的京腔京韻中笑對病魔 / 261
張伯禮
中醫(yī)戰(zhàn)疫的“人民英雄”
師者:最喜歡的還是別人喊我“張老師” / 270
勇者: 我這輩子注定與武漢肝膽相照 / 274
醫(yī)者:“清零”于我就是最好的生日禮物 / 279
仁者:道德情操和愛心在我眼里比醫(yī)術重要 / 284
學者:我覺得“中醫(yī)西醫(yī)孰強”的爭論很無聊 /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