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1898年到1927年的中國小說為主要研究對象,借用西方的敘事理論,從西方小說的啟迪與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傳統(tǒng)文學在中國小說敘事模式轉變中的作用兩個視角探討晚清與“五四”兩代作家如何完成從古代小說到現代小說的過渡。作者借鑒托多羅夫的敘事理論,從敘事時間、敘事角度、敘事結構三個方面“把純形式的敘事學研究與注意文化背景的小說社會學研究結合起來”,不僅填補了文體研究的空白,而且推進了文學的形式研究,取得了劃時代的成就。本書版本情況如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臺北)久大文化,1990;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2010;(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6;韓文譯本,1994;英文譯本,2022。此書1995年獲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2008年獲改革開放三十年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百項精品成果獎”,2017年獲第四屆思勉原創(chuàng)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