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1世紀初開始,中國一些地方政府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到預算制定過程中,其預算制定走向了公開透明的模式。明明這些改革會或多或少地束縛地方政府的手腳,為什么它們愿意在預算制定中引入社會公眾的參與?這無疑是地方治理的迷思。本書認為在這些改革的背后,反映了中國國家構建中的兩大宏觀進程:一是國家的集中化進程,在財政領域體現(xiàn)為財權的橫向和縱向集中,這使得一些擁有可支配財力的地方出現(xiàn)了在部門(包括政府機構和分轄區(qū))間合理分配財力、促使它們有效使用財政資金的決策困境;二是國家的理性化進程,體現(xiàn)為政府官員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培訓和智力支持,這也催生了地方官員與專家、學者互動后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理念網絡。參與式預算改革正是地方政府面臨支出決策困境時,由參與式治理理念網絡所帶來的一種解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