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的詩詞,在當時即頗負盛名,清人毛奇齡稱其“廓然于天地之間,獨抒顥氣。超然獨行,當世罕儔”。(《道援堂集》序一)他的詩以五律見長,在明末清初詩壇上,不僅在嶺南堪稱翹楚,放眼全國,亦堪稱一流名家。詞也獨具面貌,自成一家。因詩逾六千七百首,篇幅巨大,箋注為難。而詞作僅三百余首,體量適中,故陳永正先生先取其詞集精校詳箋細注,以饗讀者。屈大均詞,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手法多樣。余祖明《三閭風教?讀騷詞》一文曾將屈大均詞分為四類:“記游則文藻江山,陶寫性靈;吊懷則俯仰古今,舒張郁勃;風物則比興交錯,即事見志;贈答則感懷家國,情致纏綿?!睙o論是那一類作品,其中佳者均能表現(xiàn)詞人的志士心態(tài)與遺民情懷,并寄托家國興亡之恨。沈軼劉、富壽蓀《清詞菁華》云:“大均負奇氣,詩詞郁勃堅拔,故國之思,溢于言外。為嶺南三家之龍頭,以才力雄鷙,獨出冠時。其詞上承明陳子龍開創(chuàng)變革之風,與陳維崧同為清初詞壇鑿山手。其《鵲踏枝》結意與陳子龍異曲同工。《夢江南》則寖加發(fā)展之作。慢詞較陳維崧精煉凝重,《長亭怨》、《木蘭花慢》兩闋可按也。”可作定評。 本書以凌鳳翔校本《翁山詩外》為底本,校以黃廷璋本《翁山詩外》、《屈翁山詩集》、《道援堂集》、國學扶輪社本《翁山詩外》等。箋則詳于作品創(chuàng)作時間、地點、背景,注則本著“無一字無來歷”的原則,旁征博引,尤其注重以屈注屈(注釋嶺南名物多采用屈大均《廣東新語》,箋注亦引用與所注詞相關的屈大均詩作)和以詩詞注詩詞兩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