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指真》從《道德經》中致力于示現真的位置即境界,這種境界由一種可稱之為陰性思想保證?!独献又刚妗吠ㄟ^細致研讀《道德經》,試圖表明:最終的肯定性無法從知識性論證中獲取,這種獨有的肯定性在《道德經》那里就是無思。老子之無是克服一切虛無主義的大寫肯定性;真與主客二元的結構性想象無關,真歸屬于忠信之域,只在圣人的身位或生活上獲得確定。真必須是實踐之德,是在無的信守中克服虛無的過程;以文字傳遞自身的傳統(tǒng)必定是超時代的,它作為思想早已行至未來,前提是當下的復活,因此必具革命性。《道德經》非出世之書,它教人如何真實在世。從河上公、王弼、呂惠卿、魏源、嚴復、樓宇烈,到德里達、齊澤克、巴迪歐、阿甘本,甚至量子力學……《虛室生真:中的無與思》以陰性思想打破陽性法則,尋覓老子之道,感悟無知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