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繇(一五一二三〇),字元常,穎川長社(今屬河南省長葛市)人。鐘繇是漢魏時期的政治家、書法家。漢獻帝時,鐘繇擁護曹操,出任司隸校尉,鎮(zhèn)守關中,曹魏建立后,功勛卓著,位居三公,官至太傅,故后世稱“鐘太傅”。鐘繇的楷書受到歷代書家的推崇,號為“真書之祖”,與王羲之并稱“鐘王”,代表了魏晉書法的高峰。鐘繇真跡不傳于世,如今見于各種刻帖的鐘繇作品均為后人鈎摹或臨摹本。本書選印了鐘繇《宣示表》《薦季直表》《還示表》《力命表》《賀捷表》《墓田丙舍帖》《白騎帖》七種小楷作品。其中前五種為鐘繇上奏朝廷的表章,書寫端莊嚴肅;后兩種,論者多以為是王羲之所摹。鐘繇的楷書留有隸書筆意和行書筆法,字形趨扁,所書多為奏表,出于實用,務求便捷迅速,同時又兼具審美,端莊工整,“古質”而“天然”,成為后世楷書師法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