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保國,1966年10月生,內蒙古涼城縣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多年來先后從事航天測控、北斗地面運控、GNSS測試評估、高精度時間同步、智能導航與位置服務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作為負責人先后承擔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北斗三號工程、中歐伽利略科技合作計劃項目、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一系列重要的科研和工程研制項目。目前任中國電子學會會士、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衛(wèi)星導航系統與裝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全國北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衛(wèi)星導航定位協會室內導航定位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測繪學會大地測量與導航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中國第二代衛(wèi)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體系總體專家組專家。2010年至今,連續(xù)十屆擔任中國衛(wèi)星導航學術年會分會主席。先后獲“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zhí)行突出貢獻獎、北斗二號工程突出貢獻先進個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創(chuàng)新突出貢獻獎、中國電子學會“十佳”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衛(wèi)星導航定位科學技術獎特等獎、軍隊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中國電子學會技術發(fā)明獎一等獎等獎勵。楊元喜,江蘇省泰州市人,工學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測繪研究所研究員?,F任北斗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曾任國際大地測量學與地球物理學聯合會(IUGG)中國委員會主席(2016-2020)。長期從事大地測量與衛(wèi)星導航研究,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相關觀測抗差估計系列理論,建立了全新的自適應動態(tài)導航定位理論體系:主持完成了多項大型國家大地測量工程。先后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5項。發(fā)表論文300余篇,其中SCI收錄6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合著3部。曾獲求是杰出青年實用工程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地球科學獎、航天基金會“錢學森杰出貢獻獎”。2003年當選國際大地測量學會會士。2018年當選美國導航協會會士。趙文軍,1964年12月生,正高級工程師,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博士,我國衛(wèi)星導航技術領域專家。1995年調入北京衛(wèi)星導航中心,開始從事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研制建設?,F任北斗三號應用驗證系統總設計師、北斗地面試驗驗證系統副總設計師。參與組織了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和北斗三號衛(wèi)星導航系統的總體設計、研制建設及應用推廣工作。獲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和一等獎5項、其他等級獎20余項。楚恒林,1973年6月生,正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博士,我國衛(wèi)星導航技術領域專家。1995年進入北京衛(wèi)星導航中心,開始從事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研制建設?,F任北斗三號地面運控系統副總設計師、北斗地面試驗驗證系統副總設計師。參與組織了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和北斗三號衛(wèi)星導航系統的總體設計與研制建設工作。獲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和一等獎4項、其他等級獎10余項。王宏兵,1977年11月生,高級工程師,南開大學碩士。2000年國防科技大學本科畢業(yè)后進入北京衛(wèi)星導航中心,開始從事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研制建設?,F任北斗三號地面運控系統使用總體主任設計師。先后參與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和北斗三號衛(wèi)星導航系統總體設計、星地試驗、系統測試等任務。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衛(wèi)星導航定位科學技術獎特等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