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認識真理的方式嗎?自然現(xiàn)象的本質是什么?為什么會存在自然現(xiàn)象?我們能夠在科學中找到答案嗎?科學家們就某個問題達成了“共識”,是否意味著這個科學問題已得到解決?無論你是科學愛好者還是科研工作者,在學習和運用科學知識的過程中,也許都產生過上述疑問。這些疑問都涉及科學的內涵,即科學研究的對象是什么?科學方法包含了哪些方面?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科學的邊界究竟在哪里?在具有了一定的科學知識或背景后,腦海中就會自然浮現(xiàn)出這些問題。那么,對于這些問題,你是否已有了明確的答案呢? 在這本小書中,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迪?文特拉教授分享了他在二十多年的科研和教學過程中的心得體會。作者以輕松詼諧的筆觸,系統(tǒng)介紹了實驗觀測、邏輯、假設和理論等科學方法的核心要素,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進而闡述了如何應用科學方法來認識并探索物質世界和客觀實在。這些內容為回答上述疑問提供了清晰的線索。另一方面,在追逐“熱度”已成風潮的今天,前沿科學領域的重大創(chuàng)新突破往往會得到大量的新聞報道和媒體宣傳。在點擊率的驅使下,某些不甚嚴謹乃至夸大其詞的報道有可能造成公眾對科學事業(yè)的誤解,從而有損科學的客觀性和公信力。本書的一個獨特之處在于,作者在論述“科學能做什么”的同時,更著重著墨于“科學不能做什么”。明確科學研究的范圍和界限,可使讀者在不具備專業(yè)知識的情況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與甄別科學聲明或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