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成立于20世紀80年代,適逢我國社會發(fā)生急劇變革的新時代背景下,同時也是傳統(tǒng)文化開始快速淡出自然民族的社會生活和群體記憶的關鍵歷史時期。黑龍江流域的漁獵、森林、馴鹿等自然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蘊含著豐富的人與自然相互和諧交融的理念,讓我們追尋到了客觀存在與孕育文化的共鳴,觸摸到了人類文明的厚重本質,填補了許多人類文化實踐史的空白。該文化價值也是工業(yè)化之后人類丟失的珍貴價值,它將為現代文明建設,尤其是為實現現代文明生態(tài)建設的目標提供智慧之源。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根據漁獵、森林、馴鹿等自然文化存續(xù)的現狀,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各項功能,以歷史遺留、還原制作為文物征集方向,再輔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的工作方法,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共征集反映漁獵、森林、馴鹿等文化的民族文物2000余件套,并篩選出了具有代表性文化元素的文物370余件(套),編輯出版了《中國少數民族文物圖典: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卷》,深切地期望能夠為保護珍貴的原始漁獵、森林、馴鹿等文化遺產,詮釋它們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以及研究、傳播和弘揚優(yōu)秀民族文化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