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世界史專門史法律、資源與時空建構:1644—1945年的中國(增訂本)

法律、資源與時空建構:1644—1945年的中國(增訂本)

法律、資源與時空建構:1644—1945年的中國(增訂本)

定 價:¥598.00

作 者: 張世明
出版社: 廣東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218154022 出版時間: 2022-02-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31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以1644年至1945年間歷史時空中資源配置的動態(tài)過程為研究背景,對法律與資源配置的糾葛關系做了深度的梳理,將法律、資源和時空建構三個要素置于邊疆民族、軍事戰(zhàn)爭、司法場域、經濟開發(fā)四個場域進行考察,演繹出一場場清代至民國時期的“權力的游戲”。宏大敘事與微觀描述密切交織,勾勒出中國早期現(xiàn)代化的動態(tài)過程,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提供歷史的借鑒。分為導論、邊疆民族、軍事戰(zhàn)爭、司法場域、經濟開發(fā)5卷,約300萬字。

作者簡介

  張世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后,師從世界著名法學大師、原聯(lián)合國法律顧問和歐盟法律顧問費肯杰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獲得全國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等獎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被蒙古國研究生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先后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知識產權、競爭法和稅法研究所和弗萊堡大學法律系經濟法研究所從事學術研究,在不萊梅大學法律系擔任客座教授。在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主要著作有《清代西藏開發(fā)研究》《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 軍事卷》《經濟法學理論演變研究》《過失殺人、市場與道德經濟》等。

圖書目錄

卷  導論
 
關于張世明《法律、資源與時空建構》一書的初步思考
原版序言
增訂本序言:嚴謹學風必須培育,獨立思維權不可放棄
導論
節(jié) 研究的緣起與動機
第二節(jié) 總體史框架:本書的結構與內容概述
第三節(jié) 本書各卷之間關聯(lián)的具體闡釋
第四節(jié) 本書的研究取向與方法
第五節(jié) 從歷史到現(xiàn)實的申論:法律與時空建構
第六節(jié) 對于核心概念“資源”的闡釋
第七節(jié) 體例說明
主要參考文獻
插圖來源
 
第二卷  邊疆民族
 
章 國際法的存在空間及其變遷
節(jié) “國際法”一詞的跨語際旅行
第二節(jié) 國際法存在的基礎空間
第三節(jié) 國際法空間內涵與外延的變遷
第四節(jié) 法律地圖:后現(xiàn)代思潮中國際法的研究取向
 
第二章 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及其理論
節(jié) 近代民族國家在國際法上主體地位的確立
第二節(jié) 民族主義與民族國家的理論
 
第三章 知識型:民族國家的空間框架與近代史學和法學的學科底層語法規(guī)則
節(jié) 楔子:梁啟超《新史學》與伯倫知理《國家論》
第二節(jié) 20世紀中國史學在本質上是以民族國家的空間范圍為書寫框架
第三節(jié) 西方近代史學發(fā)展的劇情主線:以民族國家為書寫的基本單元
第四節(jié) 國家的迷思:近代以來傳統(tǒng)社會科學的分析單位
第五節(jié) 庫恩與福柯:“知識型”理論的啟示
第六節(jié) 在法學與史學之間:學科話語底層共同的語法規(guī)則
第七節(jié) 結論
 
第四章 “邊疆”一詞在世界主要法系中的鏡像:一個語源學角度的考察
節(jié) 語源學方法與起源論
第二節(jié) “邊疆”一詞在中華法系中的鏡像
第三節(jié) “邊疆”一詞在羅馬法系中的鏡像
第四節(jié) “邊疆”一詞在伊斯蘭法系中的鏡像
第五節(jié) 結論
 
第五章 邊疆的話語與話語的邊疆:對“邊疆”概念的知識考古勘察
節(jié) 規(guī)范主義:國際法學界的話語言說
第二節(jié) 現(xiàn)實主義邊疆理論:地理學界的話語言說
第三節(jié) 歷史主義邊疆理論:以特納邊疆歷史學派為中心
 
第六章 邊疆理論的話語范式建構
節(jié) 自然疆界論
第二節(jié) 科學疆界論
第三節(jié) 相互邊疆論
 
第七章 嘉、道、咸時期邊疆史地學的繁榮與經世致用思潮的復興
節(jié) 歷史的回溯
第二節(jié) 嘉、道、咸時期邊疆史地學研究者的趣緣集合體
第三節(jié) 嘉、道、咸時期經世致用思潮的復興
第四節(jié) 嘉、道、咸時期邊疆史地學諸學人經世致用思想分析
第五節(jié) 嘉、道、咸時期邊疆史地學的經世致用效應
 
第八章 正統(tǒng)的解構與法統(tǒng)的重建:對清代邊疆民族問題研究的理性思考
節(jié) 清代邊疆民族政策研究的四次突破
第二節(jié) 對中國史學上正統(tǒng)觀的解構
第三節(jié) 開拓邊疆研究新格局的路徑:概念化史學的可能性
第四節(jié) 中華法系的法統(tǒng)重建問題
 
第九章 清代宗藩關系的歷史法學多維透視分析
節(jié) 宗藩關系的發(fā)生學分析
第二節(jié) 清代宗藩關系的語用學分析
第三節(jié) 清代宗藩關系的法理學分析
 
第十章 疆域的空間觀念與表象:以清代邊疆少數(shù)民族為中心的考察
節(jié) 觀念史、心態(tài)史與表象史研究路徑
第二節(jié) 從游牧社會發(fā)現(xiàn)歷史:清代衛(wèi)拉特蒙古政治地理空間觀念表象史研究
第三節(jié) 朝圣之旅:以藏傳佛教為中心的空間想象共同體的建構
 
第十一章 關于中國歷史疆域的話語分析
節(jié) 歷史上的中國疆域及其相關理論話語
第二節(jié) 中國歷史疆域的法理支援意識
第三節(jié) 中國歷史疆域的政治支援意識
 
第十二章 思者無疆:中國邊疆學發(fā)展前景蠡測
節(jié) 吉登斯關于空間、疆域等問題的論述
第二節(jié) 中國邊疆學的肇興
第三節(jié)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邊疆學的研究方略
 
第三卷  軍事戰(zhàn)爭
 
章 18世紀中國與西方軍事文化的比較
節(jié) 問題意識:在總體史中的軍事史
第二節(jié)18世紀西方對中國軍事的認知
第三節(jié) 軍事文化:18世紀中國與西方的比較
第四節(jié) 大戰(zhàn)略:18世紀中國與西方軍事政策的重新審視
 
第二章 清政府軍隊建設的得失與成敗
節(jié) 18世紀中外軍事指揮中樞機構
第二節(jié) 18世紀中外軍隊建設概況
第三節(jié) 駐防與班兵制度
第四節(jié) 清軍在18世紀開始趨于衰微的歷史原因
 
第三章 軍事經濟探析
節(jié) 八旗與綠營的俸餉恤賞
第二節(jié) 后勤保障體系
第三節(jié) 18世紀財政與軍事的相關關系
 
第四章 武器裝備差異的比較研究
節(jié) 兵器的種類、性能及制造
第二節(jié) 武器裝備的管理與配屬
第三節(jié) 18世紀中國武器裝備發(fā)展速度緩慢的原因
 
第五章 18世紀中西方海上武裝力量的歷史省思
節(jié) 艦船的制造和性能
第二節(jié) 18世紀中西方海軍發(fā)展特點的異同對比
第三節(jié) 從系統(tǒng)科學的角度分析18世紀中國海權意識淡薄的原因
 
第六章 清政府驅準保藏的用兵得失
節(jié) 驅準保藏的用兵得失
第二節(jié) 清政府平息羅卜藏丹津之亂軍事行動的特色
 
第七章 雍正朝對準噶爾的戰(zhàn)爭
節(jié) 清、準雙方的戰(zhàn)略形勢與作戰(zhàn)部署
第二節(jié) 西路戰(zhàn)況
第三節(jié) 北路和通泊之戰(zhàn)
第四節(jié) 準噶爾軍隊在額爾德尼昭中的失利
第五節(jié) 戰(zhàn)爭中若干全局問題的辨析
 
第八章 乾隆朝對準噶爾、回部的戰(zhàn)爭
節(jié) 次對準噶爾部戰(zhàn)爭
第二節(jié) 乾隆朝第二、第三次平準之役
第三節(jié) 平定回部之役
 
第九章 金川戰(zhàn)爭
節(jié) 引發(fā)金川之役的原因
第二節(jié) 次金川戰(zhàn)爭
第三節(jié) 第二次金川之役
第四節(jié) 對兩次大小金川之役的總結
第五節(jié) 金川戰(zhàn)爭資訊在西方國家的傳遞
 
第十章 驅廓保藏戰(zhàn)爭
節(jié) 藏廓矛盾的由來
第二節(jié) 清軍次援藏
第三節(jié) 藏廓議和活動
第四節(jié) 乾隆朝第二次廓爾喀之役
 
第十一章 軍事與法律:社會控制技術變革的資源
節(jié) 空間展示:人犯勾決的法場象征意義
第二節(jié) ??乱?guī)訓理論的啟發(fā):軍事與法律的關聯(lián)
第三節(jié) 進一步的申論:社會控制技術變革的資源
 
第四卷  司法場域
 
章 費肯杰“推參闡述”法學方法芻議00
節(jié) 研究的緣起00
第二節(jié) 問題史與問題意識00
第三節(jié) 推參闡述理論0
第四節(jié) 法律的推參闡述性定義0
第五節(jié) 推參闡述方法對于中國問題研究的意義
 
第二章 清中葉以后獄政的變化
節(jié) 清代監(jiān)獄體制概論
第二節(jié) 清代班房考釋
第三節(jié) 待質公所之設立
第四節(jié) 西方新式監(jiān)獄
第五節(jié) 清末獄政改良
 
第三章 法律間:領事裁判權與中國近代司法運作
節(jié) “治外法權”與“領事裁判權”的概念梳理
第二節(jié) 領事裁判權的產生
第三節(jié) 領事裁判權制度的內容
第四節(jié) 領事裁判權特殊制度
第五節(jié) 余論:領事裁判權譜系的新研究
 
第四章 “包世臣正義”的成本:晚清發(fā)審局的法律經濟學考察
節(jié) 發(fā)審局之濫觴
第二節(jié) 交織和斷裂的線索:發(fā)審局的普遍設立
第三節(jié) 發(fā)審局制度案例分析
第四節(jié) 發(fā)審局內部機制的深層矛盾
 
第五章 人命幾何:就地正法若干問題發(fā)微
節(jié) 楔子:安德海被殺案
第二節(jié) 乾嘉時期恭請王命旗牌先行正法之制的寬嚴張弛
第三節(jié) 就地正法的產生
第四節(jié) 就地正法的實際操作
第五節(jié) 關于就地正法的爭論
第六節(jié)就地正法在晚清無法取消的原因
第七節(jié)從合法性角度解讀就地正法
 
第六章 在他者的凝視下:清末變法修律的啟動
節(jié) 有清一代外國人對中國法律的學術研究
第二節(jié) 拆穿西洋鏡:外國人對于清代法律形象的建構
第三節(jié) 晚清變法修律改革肇端于廢除領事裁判權乎?
 
第七章 19世紀中國法律規(guī)則演變的總體透視
節(jié) 學科底層語法規(guī)則:考據學與法律實踐的關系
第二節(jié) 資源與法律規(guī)則的演變
第三節(jié) 堂上與堂下:司法場域的日常生活
第四節(jié) 情理法:司法場域的基本規(guī)則與資源
第五節(jié) 清代中葉以后司法體制的六大變革
 
第五卷  經濟開發(fā)
 
章 “西部”空間意象的形成00
節(jié) “西部”空間觀念與行政區(qū)劃的建構譜系
第二節(jié) 近代“西部”空間境像的變化
 
第二章 經濟重心的轉移與經濟空間的擴展:近代中國的西部開發(fā)與民族國家的形成
節(jié) 中國歷史上經濟重心的轉移與經濟空間的擴展
第二節(jié) 東西鈞:民國時期工業(yè)內遷的變局
第三節(jié) 近代西部開發(fā)與民族國家建設論衡
 
第三章 時空之旅:中國西部開發(fā)與現(xiàn)代化
節(jié) 時空問題是現(xiàn)代化與現(xiàn)代性理論的關鍵
第二節(jié) 中國西部近代農業(yè)開發(fā)
第三節(jié) 農田水利事業(yè)的新氣象
第四節(jié) 林業(yè)的開發(fā)成就
第五節(jié) 稚弱的工業(yè)開發(fā)蹣跚邁步
第六節(jié) 交通體系的更化
第七節(jié) 教育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
第八節(jié) 中國西部開發(fā)在西力作用下的空間互動影響
第九節(jié) 從時空角度解讀中國西部地區(qū)現(xiàn)代化
 
第四章 經濟空間拓展的核心機制:企業(yè)法律形態(tài)
節(jié) 旅蒙商的股份制
第二節(jié) 自貢井鹽股份制
第三節(jié) 公司與現(xiàn)代國家的同構性
 
第五章 經濟空間拓展的利義之爭:清末貽谷參案研究
節(jié) 案情考索:權力場域的博弈
第二節(jié) 揭開公司的面紗
第三節(jié) 資源配置與利益平衡:經濟法律制度的核心
第四節(jié) 結語
 
第六章 一種另類社會空間:中國西部開發(fā)中的移民社會
節(jié) 中國近代人口壓力與人口遷移
第二節(jié) 法社會學視野中移民社會的特殊性
 
第七章 生存空間:近代西部開發(fā)對生態(tài)環(huán)境變遷的影響及教訓
節(jié) 天殤:在經濟開發(fā)中濫觴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思想
第二節(jié) 多變量思維取向:農業(yè)經濟開發(fā)、生態(tài)環(huán)境變遷與現(xiàn)代化
第三節(jié) 從游牧社會內部發(fā)現(xiàn)歷史:對現(xiàn)代游牧社會農業(yè)化現(xiàn)象的反思
第四節(jié) 水主沉浮:清代黑河水案
 
后記
增訂版跋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