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于1956年10月成立籌備處,原隸屬于中國科學院,1958年曾奉命并入復旦大學,到1959年9月又劃歸上海社會科學院,得以正式成立。建所65年以來,歷史所作為一個科研機構、學術團體,是國家命運和發(fā)展道路的一個縮影。它有過光榮和艱辛,也有過苦難與迷茫,在那歷史研究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的年代,在赤浪滔天的“文革”歲月,在經濟大潮猛烈沖擊人文學科的日子里,歷史研究所雖屢遇困境,卻愈久彌堅,終于發(fā)展成為南北學術界,乃至國際學術界公認的史學重鎮(zhèn)。1956年以來,歷史研究所貢獻出一大批優(yōu)秀的學術成果,積累了豐富的治學經驗,在五六十年代是《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匯編》《鴉片戰(zhàn)爭末期英軍在長江下游的侵略罪行》《五四運動在上海史料選輯》《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選輯》,1978年復所以后又有《五卅運動史料》《近代上海大事記》《現代上海大事記》《上海史》《上海工人運動史》《上海通史》(1999年版),等等。在歷史所的學術史上,不僅涌現了李亞農、周予同、楊寬、徐崙、沈以行、方詩銘、湯志鈞、唐振常等這樣聞名遐邇的史學大師,也有章克生、馬博庵、雍家源、葉元龍、吳繩海、倪靜蘭等功勛卓著的史譯名家,可謂是群相輝映,燦若星辰。本書是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現代史研究室主任馬軍關于本所歷史沿革、發(fā)展歷程的各種文字的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