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
序言二
前言
第一章 沂蒙山區(qū)是華夏民族記憶中的“桑梓之地”
第一節(jié) 華夏民族和華夏文明起源于東方大汶口文化
一、大汶口文化考古發(fā)現證實華夏民族起源于東方
二、中華文明前夜大汶口文化領先于其他文化
三、大汶口文化陶文刻符是中國象形文字的源頭
四、繼大汶口文化之后,龍山文化成為華夏文明主體
五、華夏文明與華夏民族源自于東方
第二節(jié) 沂蒙山區(qū)”桑梓之地“是大汶口文化的發(fā)祥地
一、“魯中南古島”是華夏先民的“東方伊甸園
二、沂蒙山區(qū)腹地孕育了大汶口文化
三、蒙山、汶水之名蘊含文明的起源
四、蒙陰桑、梓河流域是大汶口人的“桑梓之地”
第三節(jié) 桑梓之地“顓臾風國”是大汶口人的祖國
一、顓臾風國在華夏民族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二、顓臾風國在蒙陰“桑梓之地”
三、顓臾風國是大汶口人的祖國
第二章 顓臾風國是《山海經》記載的“君子之國”
第一節(jié) 《山海經》《天問》世界觀源于顓臾風國
一、《山海經》《天問》作者同祖、內容趨同
二、《山海經》始源于“大禹治水,伯益記物”
三、《山海經》地域范圍在大汶口文化區(qū)內
四、華夏民族世界觀形成于湯谷、蒙谷之間“桑梓之地”
第二節(jié) 蒙陰叟虎寨山是《大荒經》天樞之“吳”(虞)
一、蒙陰叟虎寨山是天樞北辰所化“老叟”
二、蒙陰叟虎寨山是《大荒經》天樞之“吳”(虞)
三、蒙陰叟虎寨山既是“天樞”又是地中之“吳岳”
四、蒙陰叟虎寨山是虞舜命伯益“朕虞”的中心坐標
第三節(jié) 顓臾風國是《山海經》中的“君子之國”
一、《山海經》中的“君子之國”在東蒙地區(qū)
二、“天吳”和“虹虹”是君子之國兩大地理地標
三、顓臾風國具有“君子之國”的人文地理特征
四、顓臾風國是孔子心目中的“君子之國”
五、“顓項”“顓臾”字義與蒙陰、君子有關
……
第三章 “昆侖之丘”是君子之國天文觀象臺“天吳”
第四章 “君子之國”是龍鳳圣地、風姓祖國
第五章 “君子之國”是虞代諸帝“封君之地”
結語:鳳出東方,翱翔四海,見則天下大安寧
附錄一:《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附錄二:《重修顓臾廟碑記》二則
后記(一)
后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