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1年,西班牙人用武力征服阿茲特克帝國,稱這一殖民地為“新西班牙”,從此改變了這個國家的文明進程。征服者在****的同時,進行精神奴役和文化統(tǒng)治。他們將天主教及其神圣、西班牙語及其所體現(xiàn)的文化、歐洲的生活方式等,強加給殖民地民眾。強大強制的外來文化和根深蒂固的本土文化,在痛苦的碰撞中逐漸融合,在殖民地時代的三百年中不斷演化。在初效歐洲模式時,難免顯得幼稚笨拙;而在融入本土因素時,又會煥發(fā)出奇異光輝,終于形成****而又舉世無雙的獨特新文明。這一新文明,既不是古印第安文明的必然延續(xù),又不是宗主國文明的忠實翻版。西班牙殖民帶來的,除了歐洲哥特時期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藝術,更有不久便盛行歐洲的巴羅克藝術。待到外來藝術樣式與本土傳統(tǒng)結合時,造就了以伊斯米基爾潘和阿克托潘兩處為代表的16世紀壁畫領域奇特成果,造就了17世紀和18世紀建筑及其雕飾領域更其獨特的“墨西哥巴羅克”和衍生的“極端巴羅克”與“印歐巴羅克”的諸多經典——特波特索特蘭圣方濟各·沙勿略修道院、托南辛特拉圣馬利亞教堂、戈爾達山地傳教區(qū)五教堂、薩卡特卡斯大教堂等杰作,充分展示出墨西哥獨有的風范。1783年建立的圣卡洛斯美術學院,將歐洲先后風行的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等流派傳到墨西哥,不但培育出許多優(yōu)秀藝術家,而且把終于獲得獨立的墨西哥在藝術創(chuàng)作領域的水平提高到接近歐洲的程度,為日后的輝煌打下基礎。本卷對墨西哥藝術史的這一階段演變,作出作者的獨立詮釋,以期對“新西班牙”藝術提供一個重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