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是繪畫與印刷術相結合的產物,是繪畫領域中重要的畫種。中國的版畫藝術歷史悠久,唐代就出現(xiàn)了佛像版畫,用于傳揚教義。至宋代,民間已經出現(xiàn)了靈簽、會子、歷書等版畫,版畫技術逐漸滲透民眾的世俗生活。發(fā)展至明清時期,版畫的表現(xiàn)題材涵蓋了文學、政治、宗教、科技、藝術等眾多領域,版畫的功能也從插圖說明擴展到用于表達文人士大夫階層的審美趣味,版畫的制作技術則更趨完善,繪刻技法也更為豐富,木版、銅版、石版等刻印技術相繼出現(xiàn),可謂中國古代版畫的全盛時期。宮廷版畫是中國古代版畫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宋、元、明三代,宮廷版畫多用于表現(xiàn)宗教尤其是佛教、道教方面的內容。而至清代,版畫的內容已經囊括了山川河流、市鎮(zhèn)廟宇、風俗民情、軍事科技等自然風光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刻印技術也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木版工藝,銅版和石版刻印技術都有嘗試。不少優(yōu)秀的清宮版畫作品,是寫實與藝術創(chuàng)作的完美結合,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還具有相當重要的文獻價值,是研究中國版畫藝術、印刷史、清代典章制度、風俗民情、醫(yī)學科技、經濟文化的形象資料。中國的版畫藝術在明清時期得到蓬勃的發(fā)展,進入了黃金時代。版畫不僅能夠裝飾書籍,充分表現(xiàn)其藝術風格,也起到輔助文字、幫助說明的作用,清代的殿版畫作品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版畫的這些特性,它在殿版書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清代內府的出版業(yè)由國家意志和皇帝個人喜好這兩者共同支配,使得內府刻書在選材、內容、刊刻、裝幀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時代特點,版畫作品亦如是,其特點就是紀實性強,時代感強,影響廣泛。要了解清代的出版技術、繪畫藝術、人文風貌,清代殿版畫作品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F(xiàn)今,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大量殿版畫,以及刷印這些版畫的部分原刻版和相關的圖繪、器物,結集出版這些文物,能為我們了解、欣賞、研究清代宮廷版畫,考證清代宮廷印刷史、中外美術交流史方面的內容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