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音樂中央音樂學院改革開放40年學術文萃:音樂評論卷(全2冊)

中央音樂學院改革開放40年學術文萃:音樂評論卷(全2冊)

中央音樂學院改革開放40年學術文萃:音樂評論卷(全2冊)

定 價:¥228.00

作 者: 俞峰,秦文琛,王次炤 編
出版社: 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69600544 出版時間: 2020-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79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央音樂學院在這40年間,不僅在音樂創(chuàng)作和教學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且各個專業(yè)在學術研究方面也有長足的進展和豐厚的積淀。此次由俞峰院長主編,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央音樂學院改革開放40年學術文萃》(4卷6冊)的編輯出版,既是中央音樂學院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在音樂出版領域積累文化、傳承文明的一項重要舉措。《中央音樂學院改革開放40年學術文萃》展示了我院40年來各位教師的學術研究成果,不僅是一份厚重的歷史文獻,而且其各個學科豐富的內(nèi)容、鮮明的學術觀點、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以及一些具有開拓性的研究方法,對年輕一代的學子在今后的治學中也有重要的借鑒作用,應該成為他們未來案頭的一套必備文獻。由于《中央音樂學院改革開放40年學術文萃》所收錄的文章出自上百位老師之手,寫作于不同的年代,話題、語境和文風也有明顯的差異。在編輯過程中,我們秉持尊重歷史、“文從主人”的原則,根據(jù)現(xiàn)行的出版要求(涉及政治、民族、宗教等的表述)和書寫規(guī)范(如數(shù)碼標注、數(shù)字、標點符號用法、引文、參考文獻與腳注格式等)進行了標準化的統(tǒng)一,對外國人的譯名也進行了統(tǒng)一,同時對個別明顯與當今語境相抵牾的詞語作了修改。有些文章由于發(fā)表年代較早,當時的刊物沒有要求標注引文的注釋以及參考文獻,我們現(xiàn)在也無從查找,只好保持原貌。還有一些文章所引用的譜例,由于年代久遠不夠清晰,我們也盡量在圖書館找到原譜,重新制譜,但部分找不到的則只好保留原狀。有些譜例是作者手寫的,我們則保留原貌,使讀者看起來更具有歷史厚重感。

作者簡介

暫缺《中央音樂學院改革開放40年學術文萃:音樂評論卷(全2冊)》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上冊:
一、音樂會評論
弘揚寶貴的奉獻精神——蕭淑嫻教授作品音樂會聽后感
拓荒者之歌——聽中央音樂學院畢業(yè)作品音樂會有感
眾聲齊諧心樂共響——兼評百年中國合唱紀念音樂會
發(fā)揚學院精神接續(xù)融合道路——評2018年元月紐約林肯中心中央音樂學院作曲家新作品首演音樂會
二、教學評論
對香港中華音樂院的調(diào)查和研究
有關和聲專業(yè)課教學根基的思考
中央音樂學院復調(diào)教學之我見——中央音樂學院復調(diào)教學特色和我的實踐體會
讓中小學音樂教育回歸音樂的本源
實事求是回歸原貌——記西方現(xiàn)代音樂史教學在中央音樂學院的初始階段
歌聲何以為繼——“中國聲樂教學民族化”60年回顧
三、音樂作品評論
倫諾德·伯恩斯坦的《未被回答的問題》
現(xiàn)實苦難的表現(xiàn)與王國長存的謳歌——巴赫《受難樂》與亨德爾《彌賽亞》的社會歷史內(nèi)涵的比較
京韻大鼓《丑末寅初》
在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上——陳怡室內(nèi)樂作品選例研究
民族舞劇音樂創(chuàng)作的開拓之路——《籬笆墻的影子》音樂概評
《死神的歌與舞》新篇——肖斯塔科維奇《第十四交響曲》
無伴奏清唱劇《桃花扇》審美闡釋
約翰尼斯·奇科尼亞的兩首經(jīng)文歌探析
點線詩意虛實智慧——析羅永暉琵琶曲《千章掃》,兼談當代琵琶創(chuàng)作
對有效分析的探索——以解讀王建民《第四二胡狂想曲》調(diào)式歸屬與句法結構為例
權力博弈與性別沖突——對歌劇《運之河》的音樂學分析
佛曲《四季蓮華樂》研究
民俗風情的精神升華——郭文景《社火》音樂分析
郭文景與大歌劇《駱駝祥子》
……
四、音樂家評論
五、音樂創(chuàng)作評論
下冊:
六、書評
音樂家傳記的新收獲——讀《蕭友梅傳》
富于情感溫度的寫作——阿凌·達爾《愛德華·格里格的音樂與生平》評介
書評:《性別焦慮與沖突——男性表達與呈現(xiàn)的音樂闡釋》
學術傳承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評李曉冬的《感性智慧的思辨歷程》
七、表演評論
古典音樂演出的復古風氣
琴聲悠悠路漫漫——第五屆全國青少年小提琴演奏比賽后記
論白鳳巖對三弦器樂音樂發(fā)展的歷史貢獻
八、音樂思潮
音樂作品及其存在方式——羅曼·茵加爾登的音樂美學思想
從李贄說到音樂的主體性
面臨挑戰(zhàn)的反思——從音樂新潮論我國現(xiàn)代音樂的異化與反異化
音樂審美四題
全面的現(xiàn)代化、充分的世界化是當代中國音樂文化的必由之路——關于“中國音樂文化自性危機論”的幾點思考
音樂何需“懂”——重塑音樂審美觀念
論美育的使命
社會人文環(huán)境的變遷對古琴音樂的影響——從20世紀后半葉的古琴音樂創(chuàng)作看古琴音樂文化的流向
釋文所用資料必須精確可靠——《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分卷編校失誤考辨
關于“無標題音樂”大批判的前前后后
貝澤勒“交往音樂”“表演音樂”的音樂社會學概念
20世紀80年代以來英美“新音樂學”發(fā)展綜論
近三十年(1980-2010年)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美學問題研究述評
跨界族群與跨界音樂文化——中國語境下跨界族群音樂研究的意義和范疇
對于潤洋“音樂學分析”中音樂哲學一理論思想的探究
古韻新聲:用民族語言講述中國故事
蔡仲德的學術立場——兼及他的《陳寅恪論》
印度音樂文化的國際傳播
論絲綢之路音樂研究的意義
中國當下音樂現(xiàn)狀與問題評析
東方音樂研究的學術特性
當代西方音樂歷史編纂的新趨勢——以新近三部20世紀音樂斷代史為例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