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牧甫(一八四九至一九〇八),安徽黟縣人,原名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后以字行。晚年別署黟山人、倦叟、倦游窠主。其父博雅能義,著存《竹瑞堂集》。黃牧甫在篆刻藝術方面的成就,主要是不為明清流派所束縛,雖遍學各家,但入而能出,他以自己豐富的金石學的學識,與印藝很好地結合起來,不但把古璽藝術介紹于當代,同時將幾百年來以爛銅印作為擬漢的標準給予了變革。他用光潔妍美的風姿,把漢印原來的面目重現(xiàn)于刀下,為后代尋索傳統(tǒng)的璽印藝術,指出了坦闊的途徑,并在長期的研求中,納故吐新,創(chuàng)造了自己寓險絕于平正,峭拔而雄深的風格。書中的班孟堅《公孫宏傳贊》、張平子《歸田賦》、鮑明遠《舞鶴賦》皆為名篇,可以直接進行臨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