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和意義
第二節(jié) 國內外研究綜述
一、國外學者對勞動者報酬份額的研究
二、國內學者對勞動者報酬份額的研究
三、國內外研究述評
第三節(jié) 研究的主要問題
一、我國勞動者報酬份額怎樣變動?
二、我國勞動者報酬份額處于相似發(fā)展階段國家的怎樣水平?
三、我國勞動者報酬份額偏低的根源
四、合理調整勞動者報酬份額的措施
第四節(jié)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節(jié) 研究創(chuàng)新點
一、研究選題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結論
第二章 研究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jié) 古典經濟學對勞動者報酬份額的研究
第二節(jié)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勞動者報酬份額的研究
第三節(jié) 新古典經濟學對勞動者報酬份額的研究
第四節(jié) 凱恩斯經濟學對勞動者報酬份額的研究
第五節(jié)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勞動者的界定
二、勞動者報酬份額的界定
第三章 我國勞動者報酬份額變動趨勢
第一節(jié) 勞動者報酬份額計量及其選擇
一、勞動者報酬份額的數(shù)據來源
二、勞動者報酬份額的計量公式
第二節(jié) 勞動者報酬份額變動測算及趨勢描述
一、直接使用統(tǒng)計數(shù)據測算的勞動者報酬份額變動
二、調整后勞動者報酬數(shù)據及前后數(shù)據對比
第三節(jié) 我國勞動者報酬份額變動的機理分析
第四章 勞動者報酬份額變動趨勢比較分析
第一節(jié) 美國勞動者報酬份額變動趨勢分析
一、美國1929-2010年GDI中雇員報酬份額變動情況
二、美國1929-2010年NI中雇員報酬份額變動情況
三、美國1929-2010年NI中剔除生產稅凈值的雇員報酬份額變動情況
四、美國2000——2012年按收入法計量的雇傭人員報酬及其份額
第二節(jié) 英國勞動者報酬份額變動趨勢分析
一、英國勞動者報酬份額變動趨勢
二、英國勞動者報酬份額構成部分的變動趨勢
三、英國勞動者報酬份額變動的原因
第三節(jié) 日本勞動者報酬份額變動趨勢分析
一、日本雇員報酬份額變動趨勢
二、日本雇員報酬份額變動的原因
三、日本收入分配改善對我國的啟示
第四節(jié) 韓國勞動者報酬份額變動趨勢分析
一、韓國雇員報酬份額變動趨勢
二、韓國雇員報酬份額變動的原因
第五節(jié) 同美國、英國、日本和韓國勞動者報酬份額的比較
一、同美國勞動者報酬份額變動趨勢的比較
二、同英國勞動者報酬份額變動趨勢的比較
三、同日本勞動者報酬份額變動趨勢的比較
四、同韓國勞動者報酬份額變動趨勢的比較
五、對我國勞動者報酬份額變動趨勢的總體評價
第六節(jié) 浙江勞動者報酬份額同全國的比較
一、浙江勞動者報酬份額變動情況
二、浙江勞動者報酬份額變動同全國的比較
第五章 我國勞動者報酬份額較低的根源
第一節(jié) 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初級階段
一、劉易斯和庫茲涅茨的研究
二、市場經濟發(fā)展初期民營經濟的快速發(fā)展
第二節(jié) 過于注重經濟增長的發(fā)展方式
一、經濟發(fā)展過于注重經濟增長
二、注重增長的發(fā)展方式很難使勞動者報酬份額保持合理
第三節(jié) 產業(yè)變遷中結構不合理
一、我國產業(yè)結構變動對勞動者報酬份額的影響
二、經濟發(fā)達區(qū)域產業(yè)變動對勞動者報酬份額的影響
第四節(jié) 勞動力供給總量過剩
一、勞動力供給的量和質
三、勞動力供給和需求分析
第五節(jié) 勞資力量演變中勞方力量弱化
一、資方地位逐漸趨強
二、工會難以發(fā)揮有效作用
三、地方政府目標行為存在偏差
第六章 合理調整我國勞動者報酬份額的對策
第一節(jié) 發(fā)達國家政府對勞動者報酬份額的調整
一、美國政府對勞動者報酬份額的調整
二、英國政府對勞動者報酬份額的調整
三、德國政府對勞動者報酬份額的調整
四、日本政府對勞動者報酬份額的調整
第二節(jié) 以民富優(yōu)先為目標,牢固確立“為民”理念
第三節(jié) 以創(chuàng)業(yè)帶動就業(yè)為手段,推進經濟快速發(fā)展
第四節(jié) 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促使產業(yè)結構高度化
第五節(jié) 以形成規(guī)范的供需主體組織行為為基礎,培育勞資雙方力量均衡
第七章 我國勞動者報酬份額變動趨勢的預測及結語
第一節(jié) 我國勞動者報酬份額變動趨勢的預測
第二節(jié) 結語
一、研究結論
二、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