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的適用對象《跟我學漢語》(德語版)是專為以德語為母語的中學生編寫的漢語入門教材,也可供以德語為母語的15~18歲的青少年漢語學習者使用,水平從零起點至初、中級階段,需要掌握的詞語有1500個以上,加上擴展詞語,全套教材詞匯總量大約2000個。二、教材的內容及其課本容量《跟我學漢語》包括四冊學生用書、教師用書、練習冊以及配套的CD、生字卡片和詞語卡片等。本教材的容量設計考慮到各個中學學時不一(大部分在110~150小時/年),在內容安排上有一定的彈性。學時少的學校可以僅就學生用書的內容進行教學,學時多的學??梢詫⒔處熡脮兴峁┑馁Y料、活動以及練習冊的一部分作為課堂教學使用。學生用書第1-3冊均分六個單元,第4冊分為五個單元,以適應各種不同學制。隨著年級的升高,課文的內容容量逐步增加,而各冊中每單元的課數則相應減少。第一冊每單元5課,共30課,每一課需用時間約5小時。第二冊每單元4課,共24課,每一課需用時間約6小時。第三冊每單元3課,共18課,每一課需用時間約8小時。第四冊每單元3課,共15課,每一課需用時間約10小時。三、教材編寫原則及其說明1.總體設計原則《跟我學漢語》按照第二語言學習規(guī)律的要求,在內容安排上力求符合任務型教學的特點。為了使整個教學過程自然、合理、實用,我們在整體框架設計上,遵照了語言、功能與文化相結合的原則,讓語言知識通過一定的話題體現在交際活動中。本教材給學生的語言材料以符合真實交際功能的需要為目的,不單純追求漢語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但給教師的參考資料則力求知識的系統(tǒng)性與科學性,豐富而翔實。由于該教材的使用地是學生的母語地區(qū),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觸到漢語的機會很少,因此在設計課文時我們特別注意到了課文內容的情景性和上下文語境的具體性,以便幫助學生一方面充分理解和掌握課文中所介紹的語言交際功能,另一方面在課下也能夠根據當地的條件舉一反三,學會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這些功能進行交際。2.語言材料的編排和詞匯呈現的方式本著任務型教學理念,本教材以話題為線索來編排語言材料,并且為了適應學習者的年齡特征,盡量采用中學生熟悉并喜愛的話題。教材編寫者對海外中學生進行了以“你感興趣的話題”為題的問卷調查,這套教材的話題即是從500多份調查材料中精心篩選出來的,既吸收了中學生的意見,也符合日常交際的需要。在此基礎上,我們根據第二語言習得的規(guī)律和交際的需要安排話題的順序,使學生能自然、直接地接觸到真實生活中的漢語。《跟我學漢語》詞匯的呈現分兩部分:必學詞和補充詞?!氨貙W詞”是完成某項交際任務所必需的詞匯以及課文中所涉及的詞匯。這部分詞匯在每一課中呈現的數量是根據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所能掌握的詞匯數量來確定的,并分別列入每課的生詞表和課本后的詞匯總表,解釋比較詳盡。教師應當在學完每一課以后了解并確定學生是否已經基本掌握這些詞?!把a充詞”列在課前導入和課后練習中,是幫助學生理解、運用某個交際功能或進行替換、擴展練習時用的詞匯,帶有德語翻譯。這些詞匯可以根據學生的語言基礎和學**度由學生自己吸收,或由教師機動安排。3.關于語音的設計與說明《跟我學漢語》采用漢語拼音注音的方式給課文標音。在漢語中有語流變調,即一個音節(jié)的聲調單讀時是一個調,在語流中可能變成另一個調。按照漢語拼音方案,在詞典和教材中,一般只標本調,在語流中則要按照實際讀音來讀。鑒于學生學習聲調的困難,這套教材對日常生活中*常出現的“一”“不”變調現象采取了變通的標注方法,即按實際讀音標調。本教材將第三聲的基本調確定為低降調,調值為211,只在三聲連讀時出現變調(前一個三聲變?yōu)槎暎?,但仍按原調標調,這樣大大減少了三聲變調詞量,請教學時特別注意。關于“一”“不”和第三聲的變調規(guī)律,請詳細參考教師用書第一冊的“漢語拼音方案說明”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