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馬克思實踐觀之精神維度的理論溯源
第一節(jié) 亞里士多德自然目的論的實踐觀
一、在技藝與理論之間:實踐概念的提出
二、以善為目的的自我實現:道德實踐和政治實踐
三、現實與超越的矛盾:實踐的限度與趨向
第二節(jié) 康德自由概念的實踐觀
一、劃定界限:對亞里士多德的繼承與批判
二、意志自由:作為實踐理性批判的原則
三、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高揚主體能動性的困境
第三節(jié) 黑格爾精神勞作的實踐觀
一、主觀化與客觀化:費希特和謝林的實踐觀
二、實踐觀的本質:精神勞作的辯證法
三、客觀唯心主義:黑格爾實踐觀的局限性
第四節(jié) 費爾巴哈感性直觀的實踐觀
一、批判黑格爾:揭橥理性神學的秘密
二、感性直觀的困境:費爾巴哈實踐觀的理論終局
三、瓦解形而上學的缺口:實踐唯物主義的前奏
第二章 馬克思實踐觀之精神維度的探索歷程
第一節(jié) 自我意識能動性
——“博士論文”對實踐觀之精神維度的最初探索
一、自我意識的初現
二、自我意識的高揚
三、自我意識的超越
第二節(jié) 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
——《巴黎手稿》對實踐觀之精神維度的過渡
一、人的類本質的提出
二、類本質的精神異化
三、人本主義實踐觀的局限
第三節(jié) 現實的人的感性活動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對實踐觀之精神維度的確立
一、感性活動之精神維度的闡發(fā)
二、現實的人之精神維度的彰顯
第四節(jié) 體現自由個性的活動
——《資本論》對實踐觀之精神維度的經濟學論證
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建立對自由個性的抑制
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解體對自由個性的解放
三、人工智能時代自由個性解放的可能性
第三章 馬克思實踐觀之精神維度的基本架構
第一節(jié) 物質生產與財富積累
——實踐觀之精神維度的物質基礎
一、物質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
二、精神生產是物質生活過程的必然升華物
第二節(jié) 資本邏輯與異化勞動
——實踐觀之精神維度的批判視閾
一、資本邏輯妨害人的主體精神
二、異化勞動消解人的自由本質
第三節(jié) 自由活動與閑暇時間
——實踐觀之精神維度的根本條件
一、回歸自由精神的“自由勞動”
二、彰顯自由本性的“閑暇時間”
第四節(jié) 人的發(fā)展與現實幸福
——實踐觀之精神維度的價值追求
一、個性自由是終極價值目標
二、現實幸福是現實價值目標
第四章 馬克思實踐觀之精神維度中的“精神富有”解讀
第一節(jié) 美好生活
——精神富有的生存論基礎
一、精神富有是物質富裕的必然趨勢
二、社會主要矛盾轉變是精神富有的內在動力
三、精神文明建設是精神富有的重要體現
第二節(jié) 公民素質
——精神富有的基本內核
一、人的全面發(fā)展是精神富有的崇高理想
二、以人民為中心是精神富有的基本立場
三、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富有的核心內容
第三節(jié) 文化繁榮
——精神富有的基本載體
一、文化生產是精神富有的重要途徑
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精神富有的重要成果
三、文化自信是精神富有的時代要求
第四節(ji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精神富有的道德自覺
一、國家、社會、個人——核心價值觀的三重維度
二、社會、群體、個人——精神富有的三維向度
三、價值引領是精神富有的高度自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