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
1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
1.2 國內外研究進展 2
1.3 研究目的 12
1.4 研究內容 13
1.5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4
1.6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5
1.7 主要創(chuàng)新點 16
1.8 主要成果 16
參考文獻 18
2 試驗材料與方法 24
2.1 試驗處理和測量 24
2.2 試驗設計與方法 26
2.3 地表微地貌測量 30
2.4 小結 31
參考文獻 31
3 不同植被格局下坡溝系統(tǒng)水蝕動力變化過程研究 32
3.1 不同植被格局條件下徑流流速時空變化 33
3.2 不同植被格局條件下徑流阻力時空變化 36
3.3 不同植被格局條件下徑流剪切力時空變化 39
3.4 不同植被格局條件下徑流功率時空變化 42
3.5 不同植被格局條件下侵蝕輸沙特征 46
3.6 不同植被空間配置方式對水蝕動力過程調控機理 47
3.7 小結 48
參考文獻 50
4 植被格局對坡溝系統(tǒng)侵蝕產沙調控作用試驗研究 52
4.1 坡溝系統(tǒng)不同植被格局的蓄水減沙效益 53
4.2 間歇性降雨對徑流侵蝕產沙過程的影響 55
4.3 植被格局對徑流侵蝕產沙過程的影響 57
4.4 植被格局對徑流流速的影響 58
4.5 不同植被格局下坡溝系統(tǒng)侵蝕微地貌變化研究 63
4.6 小結 69
參考文獻 70
5 不同植被格局下坡溝系統(tǒng)泥沙來源變化研究 74
5.1 不同植被格局條件下侵蝕產沙差異性分析 74
5.2 植被格局下坡溝系統(tǒng)侵蝕產沙來源空間辨識 79
5.3 不同植被格局下坡溝系統(tǒng)侵蝕產沙來源解析 91
5.4 小結 96
參考文獻 97
6 坡溝系統(tǒng)中植被配置的侵蝕動力學作用機制及其優(yōu)化配置 98
6.1 不同植被配置下坡溝系統(tǒng)侵蝕空間格局變化 98
6.2 坡溝系統(tǒng)植被配置的侵蝕動力學作用機制 101
6.3 不同植被空間配置下坡溝侵蝕產沙關系 104
6.4 不同植被空間配置下植被水土保持功效 107
6.5 坡溝系統(tǒng)植被格局優(yōu)化配置解析 112
6.6 小結 114
參考文獻 115
7 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臨界地貌侵蝕產沙特征 117
7.1 材料與方法 119
7.2 BPANN模型與MLR 模型預測結果比較 127
7.3 流域侵蝕產沙影響因子敏感性分析 128
7.4 流域臨界地貌侵蝕產沙分段預測模型 129
7.5 臨界地貌對流域侵蝕產沙的作用機理 132
7.6 小結 135
參考文獻 136
后記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