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伯鍨,男,1930年生于江蘇泰興,2003年病故。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和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奠基性和開拓性的貢獻。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歷史系。先后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小組成員等職。先后參加十余種哲學教材的編寫,出版著作《探索者道路的探索》、《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和現狀》、《盧卡奇與馬克思》等十余部。發(fā)表學術論文六十余篇。獲得首屆中國優(yōu)秀社科成果一等獎、中國圖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項*家級獎勵。 張一兵本名張異賓。男,1956年生于南京,祖籍山東茌平。1981年8月畢業(yè)于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yè)。哲學博士?,F任南京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哲學系博士研究生導師。并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副會長,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代表性論著有:《遭遇阿甘本——赤裸生命的例外懸臨》、《技術義肢與數字延異——斯蒂格勒的構境論解讀》、《發(fā)現索恩-雷特爾——先天觀念綜合發(fā)生的隱秘社會歷史機制》、《無調式的辯證想象——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的文本學解讀》、《回到福柯——暴力性構序與生命治安的話語構境》、《回到海德格爾——本有與構境》(第一卷)、《馬克思歷史辯證法的主體向度》、《反鮑德里亞——一個后現代學術神話的祛序》、《回到列寧——關于“哲學筆記”的一種后文本學解讀》、《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學映像、《文本的深度耕犁》(第一至三卷)、《問題式、癥候閱讀和意識形態(tài)——關于阿爾都塞的一種文本學解讀》、《回到馬克思——經濟學語境中的哲學話語》等。